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七十章 全斗勇
都不大。那些赚了大钱的东岸商人们大多数时候都住在元山港,他们的家人也居住于此,各种消费(包括日常消费和不动产消费)也留在本地,这些都促进了元山地方经济的发展。根据朝鲜农工商部的统计,整个元山县(包括港口及周边农村)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十万,每年扣掉地方截留后这是东岸人特别要求的,元山必须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地方建设可解送汉阳城的各类税款高达十七万元,可以说是朝鲜北方的经济重镇了。

    汉阳城的君臣们对于工商业能带来如此巨额收入非常开心。在如今的朝堂上,清流保守派基本已经失势,之所以还未被彻底清理出去,其实还是朝鲜国王担心改革派一家独大,不好控制罢了。但不管怎样,朝鲜已经没法走回头路了,而且他们也不愿意走回头路。富国强兵的甜头已经尝到,对马岛之战打得经常欺负他们的日本人丢盔弃甲,这时候谁要是再站出来大喊重回传统士大夫的田园牧歌生活,怕不是要被人当成傻子。要知道,就连日本人如今都在摸索改革的路径,你再回到以前,难道想等着日本人打过来吗?

    “滚开!滚开!”一群维持码头秩序的差役走了过来,用棍棒将那些商贩掮客们轰到一边,然后开始检查靠港船只的各类文件证明。他们没敢检查得太细,担心东岸船长会等到不耐烦,因此只草草看了一遍,就毕恭毕敬地将其还了回去,只留下两人在此与东岸人核准船上货物数量、价值,以便测算出该征收的关税金额。

    “全中尉,元山风物,比之高城如何?”台湾银行副总经理邵汝杰下了船后,笑眯眯地朝跟在他身后的全斗勇问道。

    邵汝杰倒不是特地来朝鲜,事实上他是搭乘船只前往烟台的。船只要在元山港停留好几天,待在船上烦闷,不如下来透透气,看看当地社情。而全斗勇则是前往自家封地高城郡,之前他送了一批三郡(杆城、高城、襄阳)子弟前往海参崴陆军学院学习,顺便会会老朋友,拉拉关系。

    说实话,作为杆城三郡的第一继承人,全斗勇在海参崴陆军学院插班学习期间人缘还是很不错的。他精通汉语,出手大方,也会来事,无论是汉、蒙还是通古斯同学都与他关系不错,这位他积攒了相当丰厚的人脉资源。更难得的是,全斗勇的学习成绩也很好,毕业时成绩排名甲等,因此被授予东岸陆军中尉军衔,算是很大的荣誉了。

    白虎团是全斗勇担任团长的第一团的绰号。因为满清控制下的喀尔喀蒙古诸部在漠北草原与东岸人持续厮杀的缘故,满蒙开拓队打算在北满一带开辟第二战场,重点向南满地区推进,牵制满清的精力,让其不得全力支援他那几万人马在漠北草原的战事。

    全家割据的杆城三郡原本养着不少军队,财政负担极重。不过在东岸人的劝说下,全家对其进行了改革,目前已精简为一个师七千余人。虽然规模仍然不小,但要考虑到人家面临的威胁,保留如此规模确实很有必要。

    全斗勇如今就是这个师的副师长兼第一团团长。在他的大力整训下,第一团已经成了该师的主力团,头等战力。东岸教官仔细考察后,也对第一团的战力赞不绝口,认为其在朝鲜全国近十万陆军之中即便不能称第一,但绝对能进入前三。为此,他们郑重建议,给予杆城三郡一批武器援助,以此为代价换取这个第一团前往满洲地区作战。全斗勇已经知道了这事,他内心中并不如何排斥,相反还有些跃跃欲试,想到满洲大地上与那些当年逼得朝鲜君臣流亡江华岛的满蒙八旗会会。

    “邵总,元山风物,已然不俗,胜过高城多矣。”全斗勇说这话倒不是自谦,而是事实如此。杆城三郡的经济虽然在江原道还算不错,但放眼全国,却还不够看。元山经贸繁荣,三郡没一座城市可以与之媲美,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呵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