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五百五十六章 不浪漫的土耳其
    邱大业一家子目前就在甘泉港定居。按照父亲生前定下的分家协议,大哥拿走了一半家产,邱大业和几个兄弟姐妹瓜分剩下的。因此,邱大业现在即便是在东岸本土,也是一个富豪呢,因为他手头掌握着上万元现金,没多少人能到这个程度的。

    在和家人商量了一番今后的营生,并花钱购买了一些当地人的土地后这些人即将离开,必须抛售土地换取急需的金钱,因此地价并不高他将这些交给两个儿子管理。这些地附近都是有泉水的,可以饮用,也可以灌溉,还是非常不错的。不过限于人手的不足,他们只买了几百亩地,连法律规定的上限都没有达到。不光如此,这几百亩里也只有一小部分开垦了出来,原因还是人手不足。

    在当地人被驱逐后,这个岛子上可能很难雇佣到劳动力了!邱大业他们家除了从广东过来时的那些年老的仆役外(年轻的仆役都离开了),就只雇佣到了两个从宁波过来的十七八岁小伙子。但人家也讲明了,手头没钱,帮你干三年,三年后就要离开了。

    这样的情况,逼得邱大业没办法,只能再咬牙拿钱出来订购农业机械,发展大规模机械化农业。但即便如此,土地也只能是粗粗耕种,产生不了什么收益。不过也只能这样了,先多少收点粮食,满足自家耗用的同时,给海军一些补给品。这是细水长流的生意,收益率固然不高,但也只能聊胜于无了。

    至于邱家未来的发展,还是只能着眼于商业上。因此,这才有了邱大业自费参加一支从巴士拉港出发的队伍,一路经巴格达抵达土耳其东部的事情。这支队伍规模不小,足足有上百人的样子,其中大概十余人是进行参谋旅行的陆军军官,其余人要么是外交人员,要么是商人好吧,商人及其护卫占了大部分,而且陆军和外交人员的旅行费用也由他们支付,用携带的货物支付。

    邱大业在巴士拉港停留了好几天。结果发现这里没甚生意可做,东岸政府开在当地的商站生意也不怎么样。这倒不是说亏钱,事实上东岸人的一些商品还是很抢手的,主要还是当地人太穷了,能卖的东西也很有限,让这个商站挣不了太多钱罢了。但据说陆军很喜欢这个地方,打算从外交部手里接手这个商站,就是不知道他们打算怎么经营了。武夫也会做生意吗?邱大业表示怀疑。

    一路向北穿过伊拉克地区的过程很是乏味。在渡过了最初的新鲜期后,邱大业就对这里很是失望。这儿除了土耳其军人外就是戴着头巾的阿拉伯人,出产的主要商品就是小麦、骆驼、沙枣和羊毛,也不知道是卖到哪里去的,也许未来巴林岛人多了以后会向他们采买一些吧。

    与邱大业相比,陆军的参谋们倒是很感兴趣。他们中途拜访了好几个认识的部族酋长,看样子是布局很久了。另外,他们一路上仔细记录着每个城镇的位置、人口多寡、特产商品,对地形也做了详细的记录,有时候甚至会要求队伍停下来,等待他们测绘完毕再上路,为此很是耽误了行程。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没有陆军的组织,他们是很难一路安全抵达土耳其的。至少,有些据说比较混乱的路段,你能请到当地土耳其驻军或部落酋长派人护送吗?怕是很难吧。

    进入到安纳托利亚山区后,景色才慢慢变了过来。而且变化很大,以至于让他有些恍惚。首先,从沙漠平原变成了高原山脉,其次山上也有了许多绿色,这让一路上吃够了沙子的邱大业很是欣喜。

    陆军到了安纳托利亚高原后一下子老实了。他们只偷偷摸摸进行测绘、记录,似乎因为这里是奥斯曼帝国的核心统治区域,不能像总督统治的殖民地伊拉克那般嚣张吧。邱大业在这儿借助翻译与一些亚美尼亚商人聊了聊,不过却不是为了生意,而是为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他的手还没那么长,短期内还够不到这里,能在巴士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