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四百二十六章 政策转向
之后,自己可能一辈子都没机会回家了。没办法再到小时候生长的地方看一看,没办法上祖坟祭奠先人,与亲朋好友音信不通,自己死后也只能埋骨他乡,这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每一个都是巨大的障碍。登莱、满蒙等地固然也不近,但以如今定期近海班轮的条件,来回一次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至少比起横渡大洋的跨大陆旅行要方便多了,不是吗?

    南方开拓队目前也在想办法,看看改怎样才能让宁绍地区有移民倾向的人改变想法,愿意移民到东岸本土。他们秉承上意,不断在报纸书刊上打广告,同时也通过其他各种途径潜移默化地引导着人们的看法,鼓励更多的人移民前往东岸本土,只是目前看起来效果还不是很好,人数确实是增加了,但远远没有到达上头的预期。没办法,这事情急不得,还是只能靠长期宣传,然后再看看效果如何。

    眼前的这两位大老粗警察此刻为“定海局大不易”而感慨,他们自然不会考虑到什么大政方针上面去,他们只是从最直观的感受上来思考问题。外国商人涌进来买房,买的还尽是好房子,且九成九的人不用从银行贷款(事实上他们也很难贷到款),基本都是全款购买,这让他们大为不忿,认为正是这些清国、顺国有钱人的热炒,导致了定海、鄞县乃至上虞等地的房价高涨,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不过他们从来不会考虑到,这些外国人同样给宁绍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政府通过卖地、卖房回笼了大量的资金,从而可以进行包括老城区改造、铁公基建设、新军组建、技术引进等一系列的事关地方福祉的事情。而且,从国家层面来说,这也是对清国、顺国经济上的一次收割。他们好不容易通过对外贸易积攒起来的资金,结果又因为富裕阶层的移民而被弄走了不少,国家战略肯定会受到影响——这是老牌强国的优势,新兴国家如果扛不住这一关,那么自然万事皆休,而如果扛住了,那么后面就还有机会。

    而另外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就是登莱、宁波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清、顺两国的政治生态环境。斗争失败的官员也不再惶惶不可终日,他们可以想办法移民至东岸,或者说流亡至东岸,在两国边境开放的现在,这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而对于一些官场上大树倒了,未来可能会被清算的商人家族,也可以通过变卖家产移民东岸的方式保住一部分财产,而不是像以往那样等着被人来抄家灭族,说起来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登莱胶州城内,就有一条街住的基本都是这些人,他们在此买了房,银行里也有不少存款,汉官满官都有,终日以打麻将为消遣,同时破口大骂满清政府和一些朝廷大员(如索额图、明珠等),倒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登莱、宁绍两地的政府对这些人基本上持欢迎态度,因为他们带来了大量资金,有利于地方建设。虽然这些资金的涌入扰乱了地方上的经济秩序,让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上升,但说实话他们并不怎么放在心上。通货膨胀就通货膨胀好了,巴不得你们都移民去本土呢,殖民政府本来就不是为殖民地人民服务的,这一点登莱、南方两大开拓队的主官都是拎得清的,在政治上没有犯错。

    “让你家小子别当什么学徒了,进工厂干吧。听说上头有意与顺国解禁一部分贸易,很多厂子都在招人呢。你家二郎好歹也是上过小学的人,进厂前途应该不错,一样能学手艺。”倒背着手的警察说道:“当然如果你舍得他去海外的话,可能还要更好。我听过来的水手们说,第乌、文莱等地,小学毕业的人就能当干部,各类人才极为稀缺。你家二小子过去,保不齐也能政府办事员当当,还不是美滋滋的!”

    “解禁对顺贸易?还有这事?”另外一位警察大吃一惊,随即又用疑惑的语气说道:“不过你讲的也不是没有可能。我估摸着武器、军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