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四百零九章 自豪感二
被婉拒了,可见东岸基督教系统内对罗马教廷也较为排斥——其实想想就很正常,谁愿意自己头上多个婆婆,被人管着,分割权力呢?

    因此,在这样一种令人尴尬的局面下,罗马教廷也没什么好的办法,只能和东岸官方积极接触,展开谈判了。这既得益于东岸人在意大利半岛深耕多年,影响力日渐深厚的因素,同时也和这个国家国力飞速增长,已经达到让很多人战栗的程度有关。

    教会这些人都是很现实的。以前东岸偏远,没啥名气时也就罢了,现在已经隐隐成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可就不能继续装看不见了。因此尽快展开谈判,让大家都有个台阶下,彻底解决这个难题,也就成了必然之事。估计最后的结果,就是东岸人自行培养神职人员,自行任命主教,然后报个名单给罗马教廷,教廷例行公事批准,如此皆大欢喜。

    罗马教廷,如果不能在一个世界级强国那里拥有信仰管理权(哪怕只是名义上的),那可就实在不像话了,损失的利益也实在太多!对于这点,东岸官方的基督教神职人员都一清二楚,他们对此也感到很是自豪。

    因为新婚夫妇俩人都不是基督徒,因此没有请教会的人过来。他们按照中国传统,请了父母长辈、亲朋好友以及说媒的一起参加婚礼。而为了热闹一些,皮大军很豪气地从圣菲城里请了一个西班牙乐队过来助兴,毕竟明福港这边的先期移民基本都是拓荒农民,实在没啥艺术从业人员。

    这支西班牙乐队规模不大,接到雇佣邀请后欣喜若狂。因为局势的动荡和客户的减少,他们已经有段时间没开工了,其中几个人甚至还去了附近的农场帮工,以养活自己和家人。这次皮大军花钱请他们来,大家都很高兴,觉得又可以重操旧业了。

    皮大军也勉励他们不要放弃,虽然城里的西班牙富人们走了,但现在来了很多东岸移民,他们基本都是农民,没啥文化,但也有这方面的需求。更重要的事,他们有消费能力,只要他们这个乐队坚持下去,并且学一些东岸曲目,那么以后无论是红白喜事,还是过节祝寿,都会有人花钱雇佣他们的,生活下去不成问题。

    皮大军说这话时其实还是挺自豪的,东岸农民的收入虽然一直在下滑,但那是和其他工作相比,横向对比其他国家的话,其实还是挺不错的。毕竟一年几十元的收入,欧洲没多少人能够达到的,虽然东岸的物价看起来似乎有些高。

    获取更多的工作收入,过更好的生活,无疑是这支西班牙乐队选择留下来的关键因素。他们不确定去了圣地亚哥、波托西、利马、亚松森等地还能不能以此为业,那么还不如留下来呢,信仰在生存面前总是很弱势的,成为一个强国的国民难道不好吗?

    等他们这些新归化者在东岸住上个两代人,语言、服装、饮食、思维模式、看待事物的角度就基本上一样了。甚至于,他们的子孙将来可能连宗教信仰都会改变了。毕竟在如今的东岸共和国,宗教事务局的拨款90都指向新道教,别人都只能争夺那剩下的10的份额,可想而知财政上有多么困窘。也许像天主教、新教这些,只能指望信徒捐赠了才能维持了,但问题是新道教的信徒捐赠不比你更多、更厉害?发展到最后,这些宗派的竞争力就只会越来越长,成为边缘化的宗教——当然现在也是。

    皮大军的婚礼是传统的中式婚礼,喜服也都是从青岛县定制的,花费不菲。其他一应新婚用具不外如是,那边现在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相关产业,规模非常大,甚至已经做到了向外出口。

    这个“出口”不仅仅指的是向海外殖民地出口,甚至还包括了一部分外国地区。像在塞拉莱港的拉结普特人中间,就对来自东岸的这些结婚服装、道具非常感兴趣,目前已经开始定期采购。另外在北美的自由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