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四百零六章 海军与游戏规则
国海军主要部署在英吉利海峡一带,给詹姆斯二世的远征军输送补给和人员,不敢轻动。因此,这些返程的荷兰商船理论上来说是比较安全的,应该不至于被人半途偷袭。但问题在于没人敢这样赌,万一失败了?谁能承担责任?因此,一直在荷兰海港内“无所事事”的东岸海军被调了出去,护送这些商船绕过法国船只密布的英吉利海峡,绕过苏格兰外海,然后在卑尔根港汇合一支规模不小的荷兰渔船队,一起返回联合省。

    老实说,护航这种事情还是有一定危险性的,但这也是必须承担的风险。东岸人想在北海、波罗的海这一片展示自己的实力,那么除了与法国人的大舰队进行决战外事实上,这没有任何的好处,相反还可能导致自己损失一些主力战舰和大量忠勇的海军官兵护航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东岸海军试图通过这种成本较低的方式向欧洲人展示,他们并不畏惧法国人,即便他们的舰队规模已经不比东岸人小多少了。

    是的,路易十四花了十余年时间重建海军,并且现在已经看到了成效。他们的“太阳王”号、“皇家索莱尔”号等一等主力战舰,都是拥有一百多门火炮的大家伙。除了缺乏蒸汽动力导致机动性不如东岸人外,其他无论是吨位、防护还是火力,都是一个级别的好吧,也许他们的火炮质量、射程有所不如,但如果面对面轰击,也是可以大量杀伤东岸海军官兵的,这一点毫无疑问。

    当然像“执委会”号这样的强大战舰并不害怕与“太阳王”号、“皇家索莱尔”号交战,因为他们有把握将敌人送入海底,但自己可能也会受不轻的伤,死伤数百名官兵,这并不值得,除非荷兰人开出让人无法接受的优渥条件。

    而就在东岸人在北海上帮助荷兰商船、渔船返回本土时,远在英吉利海峡的法国主力舰队,也才刚刚结束了一次战斗。在这次交战中,他们再一次获胜,并击沉了排水量达到1047吨的“伦敦”号战列舰。如果再算上前阵子在爱尔兰近海被他们重创的排水量超过1100吨的“理查德”号战列舰的话,英国海军的损失却是不轻,且士气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再看他们的另一个对手荷兰海军,他们最大的战舰甚至还不如英国,且早就被法国海军击沉于北海,即装备56门大炮的“布雷德拉达”号。英、荷两国的战舰多建造于二十年前,吨位、火力也就那样,但法国人都是新锐战舰,“皇家索莱尔”号更是于去年(1690年)才入役,这就难怪他们暂时取得了英吉利海峡和爱尔兰沿海的制海权了。

    英、荷两国唯一的胜机,就在于利用他们远超法国的造船实力,建造更大、更新、更猛的主力战舰目前他们已经在那样做了然后依靠他们较为出色的兵员素质,与法国海军展开大战,并战而胜之。

    也就是说,这其实是欧洲几个海军大国之间掀起的有一场军备竞赛,比的就是谁的船大、炮多,而这也正是此时欧洲海军界的主流思想。当然在有东岸海军珠玉在前的情况下,欧洲海军还是比较重视船只机动性的,且正在解决蒸汽机上舰的一些技术难题。

    而与欧洲海军相比,东岸人要走得更远一些。海军部去年就在一份内部调研文章中指出,随着船用蒸汽机马力、体积的日益增大,其自身的不平衡力矩大量作用在船体上,对木质船体造成的破坏越来越大,建议大量使用钢铁造船不仅仅是龙骨和肋骨,甚至包括船壳!

    另外,文章同样提到,火炮口径、身管越来越大,导致自重急剧放大,即便船体所用木材经过先进工艺的处理,但因为需要承载的物体越来越重,也已经渐渐不堪重负了。因此,大量使用铁板来代替木材,就已经成了海军下一代主力战舰设计时需要考虑的现实。

    目前东岸海军理想中的新一代战舰,其龙骨及主要受力结构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