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三百二十四章 新阶段
有的财富、特权得以维系的根本。国家就像是一片富含渔业资源的海洋,过度捕捞也许眼前会得到巨额的财富,但从长远来看只会让渔业资源枯竭。最后大家什么也得不到,反倒是社会矛盾快速积累,民众不满日渐增加,革命就在眼前。

    事关国计民生的国有企业,还是需要保住的,因为这是政府敛财的重要工具。没有了这些,政府的财政实力必然会快速下降,那么还怎么推动技术进步、修建基础设施、普及小学教育、提高医疗卫生水平?以上这些都是安抚民众、消除不满的重要手段,没有钱这些一个都施行不下去!

    更别说,现在这个大争之世,正是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多快好省地在全球布点,扩张势力,为子孙后代谋取更大利益的关键时刻。在这个节点上,自我限制政府的财力,又是几个意思?荷兰东印度公司倒是不靠政府投资,但他们的竞争力如何?当年为了不影响商业收入,阿姆斯特丹的十七人委员会都和英国媾和,打算让出部分土地和利益了。要不是巴达维亚连续出了两个不听母公司命令,坚持与英国开战的总督的话,他们在东印度群岛的地盘怕是只有现在一半大。

    东岸共和国执行的殖民政策与其他国家不太一样。他们不是很赞同荷兰东印度公司那种少量移民和主要攫取经济利益的做法,他们更像是字面意义上的做法,即真真正正地大量移民过去定居,经营产业,同时还伴随着不太人道的针对原住民的种种暴行。说穿了,这是在给本国人民开拓生存空间,传播基因、文化和其他东西。与荷兰人相比,这种殖民方式阻力巨大,成本也极其高昂。

    毫无疑问,这种成本单靠私人来支付不现实的,搞不好就像英属北美殖民地一样破产了无数家殖民公司或垦殖团体,殖民大业进展缓慢。要想提高殖民成功率和速度,只能由政府来支付巨额先期成本,这就要求国家财政保持一个极高的收入水平,不但租税收入要高,最好国家控制的公业和公产收入也要高,两者结合,才能保证政府的财力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不然的话,你难道靠额外征税来维持目前的扩张节奏?那真的是太难了。

    “王部长,我明白了。现在国有企业需要的是更多的监管,同时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浪费,而不是简单的一卖了之。我在想,是不是要把审计部门从税务系统中独立出来,单独成立一个审计总局,配合即将成立的公共资产管理总局,一起对这些企业进行审计与监督。技能不合格者、衙门习气深重者、混日子者在合同到期后统统不再续约,以净化这些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黄汉华一瞬间就明白了王炎的想法,立刻点头表示赞同道:“不过,对于一些市场竞争已经非常充分,效益出现大滑坡乃至经营困难的国有企业,也是时候放手了。据我所知,这些年随着地方小砖场、小石灰窑及多如牛毛的各种伐木场的兴起,国营建筑材料公司的效益已经大不如前,不如趁着现在还有些价值,出售一部分股份出去,换点资金去西班牙人那里付账。嗯,我的意思也不是要卖光,而是出售部分股份,国家仍然保有控制权,但必须实行现代化公司管理,成立董事会,让股东们派员参加公司的日常管理,好督促一下那帮好日子过多了的老爷们。毕竟现在已经不是躺着也能挣钱的时候了,希望他们能有所触动吧。”

    其实,建筑材料公司只是如今充分竞争行业的国营企业的一个缩影,与他们处于同样境地的还有著名的国营百货公司。随着东岸交通运输事业的大发展,物资和人员的流通速度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百货公司原有的网点优势被极大稀释,经营灵活的地方性小商店快速崛起,再加上孙春阳南货铺的强势竞争,这家企业同样有点走下坡路的意思了,而且趋势非常明显。

    以去年为例,因为包括铺设网点在

-->>(第2/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