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三百十六章 印度与东南亚
从军的工作进入稳步攻坚阶段,很多来自登州的仆从军士兵及其家属移民文莱和帝汶岛两地。尤其是文莱港,因为地处风下之地的贸易节点,东岸人非常重视,对移民至此的登莱士兵及家属补贴不少,总体而言每个人能拿到十元钱的样子,且到了文莱后还可以申请一笔五年期的无息小额贷款,以帮助他们经营产业,站稳脚跟。

    台湾银行曾经对移民至此的登莱军户进行了一番统计,发现截止1689年6月份,在文莱商站附近定居的登莱军户(主要来自掖县的仆从军第七师)已经达到了322户,计1729人。这些人有种植水稻、香蕉、芋头等农作物的,有捕鱼的,也有做生意的,生活得都还算可以。他们的负责人是东岸陆军预备役上尉丁威,掖县第七师师长丁大兴的幼子,同时也是文莱商站的站长,统领着一百多名全副武装的士兵。

    当然这百多名士兵已经不是当初随他南下的台湾陆战营右翼的那个步兵连了。那支部队目前去了帝汶岛,解决一些“小麻烦”,顶替他们的是从掖县第七师里面挑选的熟习战阵的老兵,虽然不如装备了线膛步枪的台湾陆战营的那帮人精锐,但在依托堡垒商站的情况下,以目前文莱苏丹的实力,还奈何不了他们。

    这次陆孝忠少校带来的四艘运输船上,又载运了大量物资、牲畜和超过三百户军户,其中大部分都来自掖县,与先期抵达的那322户人甚至都互相有些认识。这些人抵达后,文莱港的东岸人数量就又会翻上一番,而且军户出身的他们战斗力也不容小觑,并不是谁都可以随意欺负的人,更别说东岸海军还一直为他们撑腰了。

    陆孝忠少校无比确信,文莱苏丹见到东岸这波移民之后会更加坐立不安。别的殖民者来到文莱,如荷兰人、英格兰人等等,都是为了生意,并不怎么停留。间或有一些人留下来定居,也只是少数个人行为,哪有像东岸这么丧心病狂的,一口气拉了数百户人来过来抱团定居,还尽是些上过阵打过仗的前军人。这些人无疑是文莱苏丹国境内最大的不稳定因素,拥有着堡垒、大炮的他们,可以与文莱苏丹的军队相抗衡,只要他们有心,绝对可以在这个小小的城邦国家内部制造出惊涛骇浪。

    但随着东岸共和国海军巡航的日渐正常化,文莱人又实在没有胆子站出来做些什么,只能默认这些军户的存在。他们不是没有考虑过借助其他国家的力量赶走东岸人,但附近势力最大的荷兰东印度公司都不愿意在这件事上出头,那么文莱人还有什么好说的?大家都很绝望啊!

    “丁站长,又给你拉来一批物资和人,请派人去码头清点交割吧。”甫一上岸,陆孝忠少校便握了握丁威的手,笑着说道。

    丁威听了自然是连连点头,表示感谢。来的人他知道,都是掖县的“老朋友”,他们丁家原来的下属,自己人。登莱的廖司令之前就和他父亲讲过,有意扶持他们丁家在文莱发展,做东岸在当地的代理人,为东岸共和国的全球贸易网络做贡献。丁家自然不是很愿意离开登莱,但这事也没有办法,只能点头应了。这不,丁威已经在这个商站工作很久了,一方面为安置军户移民操碎了心,一边也想方设法建立起他们丁家的生意,尽可能为家族捞取好处。

    “陆长官远道而来,还请让属下好好招待一番。文莱虽是偏僻荒芜之地,但食物酒水迥异大陆,可以尝尝鲜。一些胡姬之类的女子也颇有可观之处,弟兄们海上奔波的,正好可以松泛一下筋骨,乐呵乐呵一下。”丁威知道自己日后要多多仰仗海军,因此立刻谄媚地献起了殷勤。尤其是这个陆孝忠,现在是第三舰队东南亚分舰队司令,炙手可热,这个时候再不拍马屁拉拢还等啥时候?

    “免了,免了!我部只在这儿逗留一天,补给完毕食水就走,还急着去第乌岛呢。”陆孝忠抽出了手,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