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三百六十六章 河间(二十五)
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修建水库和大坝了,即通过水库来调节巴拉那河与定居点附近四通八达的小河流、小溪流、小湖泊之间的水位差距,合理控制水量,这样每年的清淤工作应该就能轻松不少了。

    “想要修建水库,以石泉乡这边的情况看起来不难,毕竟这里的天然湖泊、水塘这多年,稍加改造就可以整饬出来不少小水库。但水库不难,修建大坝可就不容易了吧?这需要的建筑材料可就海了去了,总不能像前面那条小河流导水墙居然用荆棘扎成捆来敷衍吧,简直就是豆腐渣工程嘛。”刚刚下到岸上的文图拉船长双手叉腰,用一副指点江山的语气说道。他现在已经是信使班轮公司的高级经理人、船队队长,这说话的语气和神态自然大不一样。

    他刚才提到的“荆棘导水墙”就是在石泉乡附近某条通往巴拉那河的小溪流口见到的。或许是缺乏建筑材料的关系,当地人将荆棘扎成捆,然后用粘土或草皮压上,堆积在河口附近,使得河岸的高度大致在高峰期的一半位置。

    初来乍到的人——比如文图拉船长他们就是了——总是会对这些荆棘导水墙感到惊异乃至不理解,不过据这些拓荒居民们说,他们的这种做法是得到了上级水利部门的认可的。毕竟建筑材料有限,而项目又实在太多,不可能每处地方都用多好的东西的,那样花费也实在是太高了一些,只能将就将就了——事实上依照河间地区地方政府报上来的项目,政务院汇总后发现总金额已经高达一百五十万元了,因此只能大砍特砍,非必要的项目一律取消,必要的活在建的也要压缩成本,控制支出。不然的话,按照一年花一百五十万的速度,十年就能花光中央制定的五十年的总投资额度,那还玩个屁啊!

    所以,你便看到了,一些不甚重要的项目也就只能想办法削减开支了,比如这些荆棘导水墙项目。不过,当地的拓荒居民们却很有信心,想出这个方法的是一位来自爱尔兰的转正非国民,这厮曾经在英格兰打过工,了解到英格兰的一些沼泽区就常用这种荆棘导水墙,效果貌似还不错。当地那些长六英尺、粗三英尺的荆棘捆扎堆积而成的导水墙,因为荆棘互相交错并陷进河道淤泥里尔显得非常坚固,使得英格兰人开辟出了大量的农田和牧场——说实话,后世英格兰超过一半的农田都是从沼泽地里“抢”来的,因为英国那潮湿多雨的气候和四通八达的水网,使得沼泽特别容易形成,不这么做根本弄不到多少地,养不活多少国民,那么英国的崛起和工商业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了。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东岸人也在从旧大陆不断吸收一些知识和好的东西,就如同英国人从东岸盗窃技术、走私违禁品一样,东岸人也派人去英国考察了当地的轮作制度、夏尔马的养殖培育要点、羊毛处理的传统工艺(设计机械时需要参考)及沼泽水利工程,收获也是不小的。这个世界,终究还是需要相互学习的嘛!

    “荆棘导水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经费不足,而这些水利设施又非修建不可。”前来与文图拉船长交割货物的石泉乡副乡长、一位兵团堡毕业的年轻学兵干部说道:“这里沼泽众多,不少河流的河床甚至都不是固定的,很多时候因为泥沙的淤积、阻塞而使得河床、河湾的地形产生改变,进而改变了河道的走向。这对于我们来说太要命了,导水墙、水闸、水库都是必须的,当然还有你们同建筑材料一起捎来的抽水机。”

    抽水机真的是在沼泽地区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机器了,抽水、调水、灌溉无一不要用到它,没有它东岸的水乡人民简直没法活。目前最流行的蒸汽抽水机已经是30马力的了,动力强劲,抽水效率高、速度快,可靠性也上佳,目前铁岭锅炉厂已经大量定型生产,出售到了全国各个地方,一些离本土较近的海外殖民地(比如新华夏岛)也很是购买了一些,用过的没有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