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四百九十七章 灼热的经济(三)
世界乱窜的令人厌烦的犹太商人,质量应该还是有保障的,那么也许自己喝完酒后可以去逛一逛,马上就是东岸的秋天了,自己也该买一件像样点的秋衣了。

    酒馆内高朋满座。库艾特船长在与一位相熟的服务员打过招呼后才有了一个座位,他点了一条产自青岛港本地内河的新鲜鳟鱼。然后让老板为他煎一下;他接着又点了一碟五香鲸肉、一盘东岸特色菜番茄炒蛋以及两大杯啤酒。

    坐在他后面一桌的是两个亚美尼亚商人——从他们的装束就能看得出来——这令库艾特船长有些惊讶。亚美尼亚商人在欧洲一点都不罕见,可在此时的新大陆。他们的到来就显得很扎眼了,难道他们在东岸也开展了业务吗?

    事实上这些亚美尼亚商人确实是来东岸开展业务的。这两位来自霍尔尼西安家族的亚美尼亚人在青岛港开设了一间货栈,专门经营来自中东和近东的商品——比如生丝、驴皮、马匹(土库曼马、阿拉伯马、拉斯切克马)、骆驼、椰枣、葡萄干、香料等特色商品,生意还是相当不错的。

    不得不承认,这个年代的亚美尼亚商人是极具闯劲的。居住在伊斯法罕近郊祖尔法的亚美尼亚商人几乎垄断了整个波斯的商业,他们经波斯来到了印度河、恒河和孟加拉湾一带、来到了葡属果阿,甚至翻越喜马拉雅山来到了拉萨。他们同时还去过西属菲律宾群岛,但他们的根基始终在广阔的奥斯曼帝国及其邻近地区(莫斯科、波斯、摩洛哥等地),他们是这个年代犹太商人和意大利商人(至于阿姆斯特丹市场上活跃的所谓“荷兰”商人,其实大多数都是入了荷兰籍的犹太裔和意大利裔商人)的强劲竞争对手。

    也正是注意到亚美尼亚商人这个群体巨大的能量,东岸人才借助与霍尔尼西安家族多年的良好合作关系,邀请他们到东岸来开设商馆,同时极力说服他们利用自己的商业网络将波斯、旁遮普、克什米尔地区的生丝贩卖到东岸来。东岸人甚至还许诺,如果他们船只不够的话,东岸共和国将派出运输船和战舰前去运输。

    如今随着以热那亚为代表的意大利丝织业资本逐渐开始将产能转移到新大陆来,欧洲的丝织业开始逐渐没落,生丝的销量也逐渐下滑。历史上1649年亚美尼亚商人还大批量贩卖生丝到马赛呢(当时一支法国舰队在马耳他附近海域拦截了一艘英国船,该船从士麦那出发前往土伦,船上装了四百包生丝,分属乘坐该船的64名亚美尼亚商人)。但在这个时空,亚美尼亚商人开始逐渐将销售对象转向了目前拥有全球最先进丝织业技术的东岸共和国。他们在士麦那港口与东岸商船队进行交易,甚至于在东岸人的鼓励下,他们准备通过雇佣阿拉伯商船将波斯和印度西北部的生丝运输到新华港区交易。这种大手笔生意都做了,那么来东岸开设个商站又算得了什么!

    酒馆内除了这两位亚美尼亚商人外,还有大量来自其他各国的商人:葡萄牙人、荷兰人、英格兰人、意大利人、北德意志人、丹麦人、瑞典人甚至西班牙人(这些勇敢的商人显然是搭乘了其他国家的船只)。随着去年第一届青岛秋季商品博览会的顺利召开,今年更多知悉消息的外国客商开始云集青岛港,摩拳擦掌准备五月份开幕的第二届商品博览会。

    据说今年东岸人将在博览会上接受客户关于药品(主要是阿司匹林)、豆饼、针织花边纺织品、机制精白面粉、新规格钢条、肥皂等多种新商品的大批量订单——都是以往不曾敞开出口的好货,因此今年吸引了大批量的欧洲客商前来参加这场商业盛会。

    而大量外国商人的涌入也给东岸带来了大量货物(前来的商船船舱内总不能空着)和金钱,据坊间流传的小道消息,今年前三个月,从外界流入拉普拉塔银行和青岛商业清算银行的现金及票据(由包括商业清算银行在内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