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八十章 收割及预备役
奴隶对着麦田里最后一小片小麦发起了最后的抢收。两个小时后,随着最后一捆小麦被上缴到营地内,这次抢收英国人麦田的计划基本上可以说是顺利完成了。

    玩命抢收了两天多麦子的奴隶们在收到任务结束的命令后,一个个顿时浑身瘫软地坐在营地内。孙胜军也不食言,当场命人统计每个人收割粮食的数量,并排出了前一百名,然后立刻宣布赦免这一百人及其家属的奴隶身份,将其“抬旗”进入上六旗,从此成了自由民。

    这边一切事情处理结束后,孙胜军派人请示在后方督阵的肖白图等人。在得到首肯后,他开始组织八旗士兵及奴隶们缓缓撤退。敌前撤退本来是一件极为复杂、精细的活儿,尤其是在你还有大量辎重、粮食需要携带的情况下,这就更是一件高难度的活儿了,组织者能力稍差都有可能酿成一场可怕的混乱。

    但是如今这些英国人既然已经士气低落到了不愿意出城作战的地步,那么事情就好办多了。除了炮兵和部分八旗长矛手们没有动,仍然监视着英国人之外,数百名奴隶在部分八旗长矛手的看护下开始一车车地装运小麦往回拉。

    整个运输行动持续的时间比当初收割麦子还要长,来来回回的奴隶和夫役们整整搬运了四天,一直到5月24日下午,随着最后一辆大车的离开,整个营地内的小麦和辎重才算终于清空干净了。

    5月25日,东岸炮兵在八旗长矛手和远处骑兵部队的掩护下,将十门大炮一一拉起,踏上了返回河中堡的路途。至此,整个抢收麦子的行动终于宣告胜利结束了。

    此战,除了八旗长矛手损失了十几人以外,东岸人几乎就再也没有别的损失了(奴隶的减员并未统计在内),收获却是十分巨大的。一是收获了一百多吨英国人辛苦种植出来的小麦,二是试探出了开普敦地区英国人低落的士气。尤其是第二条,它为河中堡方面对南方那些英国邻居的现状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以后制定对策时也有了更多的针对性。

    收割完英国人的麦子后,南半球已经开始逐步步入冬季。此时,不但气温开始逐步下降,就连天气也变得坏了起来,南非西南角这一片区域内开始变得阴雨连绵了起来。

    得益于河中堡地区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这些冬季的雨雪非但没有给本地造成什么灾难,相反,它还为这片土地注入了宝贵的雨水资源。冬天农闲时分,如果天气晴朗,河中堡全体居民及部分奴隶都要出动,清理河塘码头淤泥、整修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房屋炮台设施,总之忙得不亦乐乎。

    当然了,居民们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还是冬季民兵训练会操。在这个难得的集中训练期内,东岸民兵们几乎每天都要训练纪律、队列、军刀劈刺、排枪射击、投掷炸弹等军事技能;除此之外,情报侦查、野外训练、设置陷阱、绘制地图、审问技巧等科目则是士官们需要掌握的内容。可以这么说,每年的冬季训练会操是东岸民兵们军事技能和军事素养取得飞跃提升的重要阶段。

    前阵子执委会和军部刚刚颁布了新的地方民兵预备役编制及训练纲要。在该纲要中,除开详细规定了地方民兵的训练细节之外,还提到了组建四个连的预备役部队的事情。预备役部队,顾名思义,平时全部都是农民、工人,定期集中训练,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起民兵来,他们训练得更为频繁,也更为规范、细致,当然,他们平时也是领着正规军三分之一军饷的。

    目前就全国范围来说,共有四个正规军连,分别是驻首都军营的第1连、驻镇海港炮台要塞的第2连、驻煤河乡的第3连以及驻河中堡的第4连。此次,经执委会批准,军部获准在东方县组建预备役第101连、在镇海港组建预备役第102连、在煤河乡组建预备役第103连以及在河中堡组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