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39、台上台下
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一首国风中的《简兮》吟诵起来朗朗上口,再加上田景刻意修饰展现出的抑扬顿挫,虽然有些字眼在座的武将还不能够理解,但此诗节奏明快,言简意赅,顿时也将席间的气氛烘托开来。

    同座之中,伍琼看了看安坐的周毖一样,微微色变。刚刚李儒的意思他相信周毖也能够听得出来,这也正是他心中忧虑的。

    周毖的父亲是周慎,与董卓有过军中同为将校的情谊,周毖本人也是武威人,乃是朝堂之上少有的凉州文官。

    起初,他们同意襄助董卓入主朝堂,本就是因为宦官、外戚争权,将朝堂搞得乌烟瘴气,因而不得不依仗无诏入京却是手握兵马的董卓来主持危局,但是随着相处日久,伍琼也渐渐发现董卓的内心似乎不像是向他表面说的那样,行“伊、霍之时”,只是为了挽回汉帝国的衰颓和困局。

    特别是他身边的这个李儒,心怀不轨的迹象,更为明显。万舞又岂是寻常的军中之乐,在商周之时,这乃是舞于公庭的隆重乐舞,并不是普通臣子可以献奏的。

    昔日孔子见季氏“八佾舞于庭”而痛感礼崩乐坏,表示“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而今日李儒赤裸裸地在出言试探他们这些朝官,在座之人竟无一人感到有不妥之处的。

    伍琼心中激愤,只是碍于董卓没有亲自表态,只是李儒的随口一说,他才按捺住自己的内心激动,强忍着静观其变。

    军舞古来有之,上古之时的执干戈而舞的“刑天氏之乐”,到武王伐纣,得胜献捷作《大武》之乐歌功颂德,再到汉武帝作军中铙歌十八曲,夹以鼓吹,以振士气。

    这些大规模的军乐都是规模宏大,而其中也有不少军中武乐被保留下来,见过世面的朝官对郭汜这种蹩脚、临时上阵演奏的军舞自然是看不上眼的,所幸郭汜这一番的媚眼也不是抛给朝官等人看的。

    步卒结成大阵,以刀击盾,刀盾齐鸣,表演之时,郭汜带着骑卒在台前来回奔驰,展示凉州健儿引以为豪的武勇和骑术。

    末了,台上众人以为这番表演就要结束的时候,却不料郭汜带着众多骑卒飞驰到将台之前,于马上行礼高呼说道:

    “主公英明勇睿,东破黄巾,西平羌乱,驱逐白波贼寇,勘定雒阳乱事,我等虽资质驽钝,幸附骥尾,易为功力,国家无事,我等愿持戈护翼左右,临事但有所驱,我等愿为主公致师陷阵,以报主公厚养之恩!”

    此时,郭汜身后的步卒也开始大声高歌唱道: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

    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这是诗经中的《大明》一诗,赞扬的是姜尚牧野之战,致师破敌的故事,既是在呼应前面的表忠心和效死之意,又是将董卓比喻为辅佐天子,平定天下的姜太公。

    表演虽然粗糙,但胜在动之以情。高台上的董卓也不禁慨然变色,仿佛眼前又重现了郭汜等人跟随自己南征北战,转战千里、日夜兼程、驰骋赴雒的景象,他举起金樽,痛饮一杯之后,环顾座中之人,高声笑道:

    “郭阿多,随我征战多年,致师陷阵,每战争先,人如其名,助力良多,实为我身侧之猛士也!”

    有了董卓的开声称赞,面对郭汜这番刻意表现效忠,在座的文武又有哪个还敢嘲笑他的小心思和粗鲁,纷纷附和着董卓的意思,高声称赞郭汜的英勇和忠心,庆贺董卓英明神武,麾下才有这样忠心耿耿的猛士。

    于是,等到郭汜再重新上台之时,在座的诸人也纷纷向他敬酒,郭汜和李傕

-->>(第2/5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