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九百二十七章
,即帝位,年号大顺。1646年,清军南下,张献忠引兵拒战,在西充凤凰山被流矢击中而死。

    张献忠多有奇闻异事流传,如入川屠蜀、江中沉宝、偃旗息鼓等。对此史学界也一直存在争议。

    过去封建统治阶级把张献忠诬蔑为“杀人狂”、“杀人魔王”等等,流毒既广且深,特别在四川留下的恶劣影响更不容忽视。至今大多数人都程度不同地受到过所谓“八大王剿四川”的传说影响。

    天启末年,陕西全境灾荒不断,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和虫灾,禾苗枯焦,饿殍遍野。明朝随着财政的进一步拮据,赈济成为空谈,农民无法生活下去,只有铤而走险。陕北地区首先爆发了农民暴动,并很快形成燎原之势。最初,有府谷的王嘉应暴动,他们占领了黄龙山。接着宜川王左挂、安塞高迎祥、洛川张存孟、延川王和尚、汉南王大梁等响应,斗争烈火燃遍了陕西全境。不久,李自成在米脂起义后参加了高迎祥的暴民队伍。

    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在家乡聚集十八寨农民组织了一支队伍响应王嘉胤等暴动,自号“八大王”。由于他“身长瘦而面微黄,须一尺六寸,僄劲果侠,军中称为黄虎”。

    这一队伍初属王嘉赢自用,后自成一军。因张献忠小时读过书,又受过军事训练,为人多智谋,果敢勇猛,很快就显示了指挥才能,他的部众成为当时以三十六营中最强劲的一个营。从此,张献忠随着流民队伍,转战于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湖北、四川等地,屡立战功。他的队伍由几千人发展到几万人,成为最强大的一支部队。在与官军的作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崇

    祯六年冬,农民军大部渡过黄河南下,张献忠所部是以高迎祥为盟主的十三家之一。崇祯七年,张献忠入川,攻陷奉节,进围太平,重庆女总兵秦玉亮提兵赶至,慑于秦良玉及其手下“白杆兵”威名,张献忠苍惶逃走,秦良玉率军追击,与正好回川的儿子马启祥前后夹击,打败张献忠,使其退走湖广。

    崇祯八年,各路农民军被官军围困于河南。为了冲出包围圈,十三家农民军首领,在河南荥阳举行了军事会议,决定分兵出击,打破官军的围剿计划。会后,张献忠和李自成在闯王高迎祥的率领下,向东挺进。这支东路军的主力就是张献忠的部队。他的部队作战勇猛,连破河南的固始和安徽的霍邱等州县,直指明朝的中都凤阳。

    张献忠部队,在大雾弥漫的清晨包围了凤阳城。不到半天,就全歼了守卫凤阳的两万官军,击毙守将朱国正等人,俘获了凤阳知府颜容暄,并当着百姓的面,历数他的罪行后,处以死刑。张献忠把胜利品和府库里的粮食,分给当地的贫苦农民,又叫农民和四乡百姓,砍光皇陵的几十万株松柏,还拆除了周围的建筑物和朱元璋出家的寺庙,然后掘了皇帝的祖坟,同时将凤阳富户杀的一干二净。

    崇祯皇帝得知消息后,立即穿上丧服,跑到太庙放声大哭;并下令朝廷官员素衣素食办理公务,表示哀悼。崇祯帝撤了兵部尚书的职,砍了凤阳巡抚和巡按御史的头,又把早已革职闲住的五省督师拉出来定了死罪。尽管如此严厉,官军仍然挡不住张献忠部队的进攻。

    张献忠攻下凤阳,又挥师南下,接连攻克合肥等地,一直沿长江打到江苏的仪征,一路所向披靡。后来又回师向西,经过霍山,同马守应部会师于湖北麻城。

    接着,从湖北进入河南,又进入陕西,由商洛打回关

    中。张献忠转战千里,忽东忽西,选择官军的薄弱环节,打破了官军企图在中原围歼农民军的战略计划。张献忠回到关中后,与高迎祥在凤翔会合。

    又在陕西与明朝兵部尚书洪承畴统率的官军进行了几次战斗,洪承畴手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