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八百六十七章 天符出,天翻地覆
红绿色,六足如鸡距,不噬人。郝楚望曰:“肥遗也,主千里旱。”果验。

    “不行,我就是拼了性命要把杀了你”德叔说着从怀中取出一个玉牌。

    符,又称符契,或符节。是古代朝廷调动军队或发布命令的信物,通常用竹板或金属制成,上面刻着文字,剖分为两半,一半留在朝廷,一半由将帅持有。它是权力的象征,具有绝对服从的意义。

    汉代君权神授思想,认为天会赐祥瑞予人君,以为受命的凭证,这种凭证,叫做符命。道符,又叫神符或天符。符所具有的这些内容和形式特点在汉代时期被巫师、方士和道士借用到鬼神世界创作形成。在对符的体式的认识上,道符除了借用如前所述的现实社会中朝廷作为信物的符契、符节、符命、符传等文体外,还使用“策”作为对“符”的称呼。

    符所具有的这些内容和形式特点,在汉代就被巫师、方士和道士借用到鬼神世界,从而了道符,又叫神符或天符。他们模拟现实社会符信的绝对权威,认为神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有资格颁布灵符,施之于鬼神社会,可以召劾鬼神,镇压精怪,正象人间帝王调遣将帅,统领万民一样。

    如果说在人世间符体现了最高统治者的绝对权力的话,那么,在鬼神世界,佩带道符的法师则具有崇高不可抗拒的法力。后汉书方术传中所载费长房得符弃符一事就是这种权力意义的最好说明。据传云:“长房辞归,翁又为作一符,曰:以此主地上鬼神。鞭笞百鬼,及驱使社公。汝南岁岁常有魅,伪作太守章服,诣府门椎鼓者,郡中患之。时魅适来,而逢长房谒府君,惶惧不得退,便前解衣冠,叩头乞活。

    长房呵之云:便于中庭正汝故形即成老鳖,大如车轮,颈长一丈。长房复令就太守服罪,付乞一札,以敕葛陂君。魅叩头流涕,持札植于陂边,以颈绕之而死。后失其符,为众鬼所杀。”道教正式产生以后,道符越来越被道士所重视,以至成为他们的三大秘术之首。

    葛洪把道符界定为一种天文,并阐述了符的来源。他说:“抱朴子曰:郑君言符出于老君,皆天文也。老君能通于神明,符皆神明所授。今人用之少验者,由于出来历久,传写之多误故也。”所谓天文,就是自然现象诸如日升月落,斗转星移,风云雷电。

    符就是根据这些自然现象、天文地理创造的一种“文体”,这无疑是道教取法老子“道法自然”的表现。

    在对符的体式的认识上,道符除了借用如前所述的现实社会中朝廷作为信物的符契、符节、符命、符传等文体外,还使用“策”作为对“符”的称呼,这在古灵宝派的经典如灵宝五符中经常出现。三天太上伏蛟山精文,名之曰八威策。

    符的构成来看,早期的道符是由单个的文字构成的,到了太平道兴起的时候,开始把多个文字拼合而成,这在太平经里被称为复文。据太平经复文序云:“复文凡四部,九十五章,二千一百二十八字,皆太平本文。

    其三百六十章是干君从本文演出,并行于世,以复相辅成教而传授焉。”符字慢慢增多,也就为符的种类、形式的增加了条件。到魏晋之际三皇经文的出现,符的创作则更趋复杂化,由字的篆体和多字重叠而成,同时认为,符系宇宙天空中的云气自然结成,故称“云书”或“云篆”,因此,在画符的时候,多仿篆体及虫书鸟迹的古文,笔画故作曲折盘纡如云气缭绕之状。

    又约成书于西晋末至刘宋初亦云:

    “天书玄妙,皆是九气精像,百神名讳,变状形兆,文势曲折,隐韵内名,威神功惠之所建立。”

    陆修静指出:“凡一切符文皆有文字,但人不解识之。若解读符字者,可以录召万灵,役使百鬼,无所不通也。”符的构成来看,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