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六百七十一章 百日筑基
田之内,如有孕之状。真气具足,发现于神,故曰神为气之子,气乃神之母,故有婴儿降生之言,到此地步,大丹成也,可与天地同老,日月同休。

    筑基的难,究竟难在何处?——就难在人们六根放逐声色犬马,无法闭六根回复先天。禅道二宗尝令人参“父母未生前”,父母未生前,并无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所以修士要逆修先天大道,只有关闭六根,无视无听无思虑。一切视听思虑皆为元神退位,识神当家,俱是六根妄想,故赖阅听思虑理论,不会得道。这就是为何道家祖师教人罢黜聪明,寡言勿辩,“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我们试试,看这书上所说是不是真的”崔明丽慢慢地合上了书本,她率先在铺位上面打起坐来,我也学着她的样子,慢慢地入定。

    一切法门,一切修行人修行都离不开禅定。欲入禅定,必须先打通气脉。但气脉怎么样才能通呢?只有六根清静,不逐六尘,不散乱不昏沉,正念坚定,人身的元气才能生机不绝,旺盛圆满。当心静久不动,元气一步一步的积累,到在一定的量后,气脉自动会被旺盛的元气打开。

    世上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功法,教人直接修气脉,转河车。此类功法万不可学,很容易走火入魔。为什么?因为元气就如电视机的电源,气脉就如电线。你不充电接电发电,直接修气脉,那很容易弄坏“电线”,造成“电线”错乱而短路。更何况,如果元气不足,“电源”不足,就算打通气脉也没多大用处。

    世上只有一种真正打通气脉的方法:那就是心静,不求不迷不急,静静等候,等到精足气足神足时,气脉自然会通,三昧定境自然会入,丝毫强求不了。世上不管什么法门,离开了心去修,离开静去修,都是邪法。

    要知道要坐多久才能打通气脉,得先了解人身的结构。人身有365个大穴,对应地球公转太阳一周。地球公转太阳一周是365天,易数以9为最大,以9归真,所以人身每个穴位应填满9口真气。

    一天十二时辰,一时辰六刻钟,每刻钟二十分钟,即每二十分钟为一座。人坐禅时,六根清静,心志既不散乱也不昏沉时,每一刻钟能化一口真气。当真气化生时,其一由督脉上行百会再下行到口腔上颚的龈交穴时,会化成“金津”。

    其二由任脉上行到口腔下颚的承浆穴,会化成“玉液”,“金津”和“玉液”在口腔内混合后就是唾液(俗称口水)。唾液清且甜,俗称“甘露”,吕洞宾有诗为证: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甘露也是我们做功夫到一种境界的时候,从脑下垂体下来的一种甘味的液体,从头顶下来。此时应用吞律法将津液吞入腹内。即舌顶上腭不动,将津液吮至舌根,待欲喷呛时引颈吞下。这样引吞,可直接入任脉,化为*,是造精之捷径,健身之妙法。注意应在呼气时吞下,在吸气时吞咽容易风邪。唾液不甜,虽然不能计为百日筑基的有效座,但也有润脾胃的作用。

    道家叫人要经常咽津液,咽津液则自然纳气,气跟着津液一直送到胃再到丹田。但怎样才知道津液是化了气了呢?很少人提到这个问题。当气由督脉上升到达头顶,慢慢到舌头牙齿缝,甜甜的津液,不是白糖的甜,而是自然的甜味,源源而来。不要经常咽,等满口时,舌头翘起,不要像喝茶般地粗咽;要轻轻地、慢慢细细地咽,送下胃,自然气下沉,自然到达丹田。

    心里面如是想着,按照书籍当中记载的“百日筑基法”进行修炼着,我浑身的毛孔都是微微地张开着,在慢慢地吸收着四周围的温热的气息,并且我也可以感知到这气息十分的浓郁,好像就是我周身一种坚实的养料。

    “噗——”十分不雅的,我竟然就在此时放了一个巨响无比的屁,这屁声打着旋儿,直直地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