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31.第三十一章
    且说固守于中牟城的陈宫, 忽然听得兵士禀报,道那一直强攻不退的黄巾军中不知生了什么变故, 竟无端如潮般向南方涌去。

    莫不是朝廷派了援兵来?

    陈宫心中疑云大作, 匆匆登上城墙一看, 还真见到原是撺涌密集的下方空了大半, 只留千余人护住重伤的刘辟。

    他虽不知具体发生了甚么变故, 却不难分辨出清仓促退走和疑兵之计的区别。

    不等这稍纵即逝的战机有半点溜走机会, 陈宫就当机立断, 下达了开启城门、出兵剿匪的命令。

    而根本无需他多做鼓舞,不光是被围困在这城中长达半月有余, 日夜戒备, 身心俱疲, 还一直活在城破人亡的惶恐中, 对黄巾军可谓是恨之入骨的县兵争先恐后地冲了出去,就连心痛辛苦大半年的庄稼被迫焚毁的平头百姓, 也不顾一切地抄起趁手农具,大步跟了过去。

    经过一番殊死奋战,刘辟终究因行动不便,逃跑不及, 硬生生地被从马背上拽了下来,又被激愤的守兵剁成肉泥, 死得不能再死。

    贼首既已伏诛, 部从就似没头苍蝇一般一哄而散, 四散而逃。

    陈宫因忌惮着不知会否回来的那几万主力, 不容许情绪激动的底下人去追那穷寇,而是将刘辟唯一称得上完好的部位——脑袋砍了下来,挂在城墙上以作威慑,同时再次关闭城门,严阵以待。

    结果申时一到(下午三点到五点),等来的却不是气势汹汹的黄巾军,而是新近上任的燕州牧,其率领的一千意气风发、骄傲凯旋的兵马,以及一群垂头丧气的黄巾俘虏。

    ……不知为何,那些个运夫当中,还有人扛了一株桃树。

    为防招致误会,燕清在距城门尚有一射之地时,就派人遥遥通告,再自怀中取出符节印绶,高高举起,向墙上守兵亮明身份。

    “竟是司空大人亲至!”

    陈宫颇感惊讶,再无怀疑,亲自出迎,拜于道边:“县令陈宫陈公台在此,实是有失远迎,多谢——”

    燕清莞尔一笑,翻身下马,亲自将他扶起:“公台啊,公台。”

    这一扶不得了,燕清现可谓是驾轻就熟,就顺势握住了陈宫双手。

    这一握,就不肯轻易放了。

    陈宫还好,只是小楞了一下,郭嘉也只是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吕布却是虎目圆瞪,紧紧地攥着刀戟长柄,目光犀利而凌厉,后槽牙咬得咯咯作响。

    张辽不安地缩了缩脖子,同高顺交换了个眼色。

    燕清微微前俯,尽量平视陈宫,温和而诚恳道:“护邦安民,不过分内之事,有甚么可谢的?有公台当机立断,严守城阙,又断粮源,使贼寇难犯,是良谋也。若无公台之奇智,我纵背生双翼,也赶不及救了,百姓不当谢我,而当谢公台才是。”

    “宫怎当得?”陈宫摇头:“若非司空大人来援及时,此城距破亦不久矣,宫岂敢厚颜居功?”

    燕清真心笑道:“公台过谦了。贼军远道而来,补给不足,势必不能持久。你以逸待劳,驻守城中,又使万众一心,联合抗敌,怎就当不得我一句赞了?”

    陈宫还要谦虚,燕清这才将他手放了,道:“你我也莫要推来推去的了,不若邀将士们进城歇歇?他们才是真累坏了。”

    “是宫考虑不周,还望大人见谅。”

    陈宫赶忙致歉,躬身一侧,亲领着燕清去了空出的干净馆舍安置。

    留着接待之余,不忘着人备宴。

    在得知危机真正解除后,中牟城可谓是欢声沸腾,热闹喧天。

    此役大获全胜,战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