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五十一块小甜糕
时候,思宁公馆还叫余公馆,他忐忑地抱着书登门拜访修宁先生。进到院子里,到处花木扶疏,枝叶繁茂,仿佛完全将俗世的喧嚣隔绝于外。

    一个小男孩正趴在草地上看蚂蚁,见来了外人,落落大方地站起来,礼貌道,“请问您找谁”

    在说明自己的来意后,余年将他带到了书房,那是他第一次见到修宁先生,对方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样,穿着普通的白色布衫,正拿着放大镜研究古卷。手边一壶清茶,一副笔墨,纸面上墨迹还没干。

    而一转眼,那个还没到他腰的小男孩,也已经长大了。

    “是是是,你说的有道理,无论什么,也越不过我喜欢和我愿意而已。”荣岳不念叨了,转而问道,“那现在看看东西”

    “好,稍等。”

    余年起身,把已经整理好的东西拿出来,放在桌面上,细致地介绍道,“我们家里的人都有用古物的习惯,也很爱惜,大概就是,东西一代一代地传下来,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古董。

    我翻看我太外公的手札,上面有记录,这两方砚台都是四百多年前的旧东西,断断续续一直在使用,材料是旧端石,色泽蓝紫略泛青,石质很纯净。”

    荣岳点头,“端砚近十年来,价值是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藏家开始把视线投在了这些古代文人的东西上。”

    “对,”余年又将保存妥当的古书拿过来,“这五套古书一直都放在家里的,不过都不是孤本,是约五百年前馆校的前朝奏议,属铜活字印本,印得很漂亮。”

    荣岳看着一件一件放在自己面前的东西,呼吸都要停了,苦笑,“还真是折磨人啊,可惜我没这么多钱,否则我一口气全买回去当传家宝收藏”

    “要是卖给荣叔叔您,我恐怕也更放心,真的舍不得。”余年小心地碰了碰砚台,“我记得我小时候临帖,就是用的它砚墨。外公还说,我妈妈小时候学字,用的也是这方砚台,才开始学,余踏月三个字就写得特别好。”

    荣岳安慰他,“年年,我保证,会寻到好买家。大约一个星期后,会有文房清玩的古墨名砚拍卖专场,青山余氏的东西上拍,那些老藏家不知道多激动,肯定都会来。”

    “那就好。”余年没再看眼前的东西,只是道,“等我赚钱了,看能不能再加价买回来。宁舍一室,不舍一石,我一口气卖了两方砚,可能祖宗晚上都要进我梦里骂人了。”

    荣岳知道他难过,“年年,但你把醉马游春图买回来了。”

    “对,”余年垂下眼睫,将装古书的匣子推了推,“那就劳荣叔叔费心了。”

    临近除夕,荣岳那边就来了消息,两方砚台五册古书都没有流拍,相反,因为砚台古书都出自青山余氏,一上拍就被争抢,多轮竞价后,两方砚台以六百三十万成交,五套古书卖了八百一十万,最终价格比两人预估的都要高不少。

    “古书的买家姓翁,多年来醉心于古籍,还写了两本专著。一听说青山余氏有东西上拍,连忙赶过来,说上面有余家人的批注,最为宝贵,可遇不可求。他家里还收藏有修宁先生的墨宝,极为珍视。年年,可以放心了。”

    余年轻轻呼了口气,道谢后,他将手机揣回口袋里。

    施柔见余年接完电话回来,将羽绒服递给他穿上。

    余年一边拉拉链,一边问道,“柔柔姐,还有两天就过年了,你回家的票买好了么”

    施柔一脸开心,“早就买好了,明天下午的车,回去正好能赶上年夜饭,好想念我爸的红烧蹄髈幸好我家就在隔壁市,票还不是特别紧。”她帮余年收好杂物,一起往外走,“年年你呢,广告海报都拍摄完了,品牌活动什么的都在年后

-->>(第2/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