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三百四十五章 晋阳流民,如此之多也!
    程种断然摇头,“我正是疑惑,河内屯田立功,君侯为何不将我留在这河内继续屯田,反而调回晋阳。此去晋阳,我必要向君侯谏言,河内屯田纵然大获成功,可是还有诸多隐患,若将我调离河内,也需让元嗣你守在河内继续执行屯田之计,否则便是前功尽弃矣!”

    河内屯田能够成功,这里面程种自然是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的。从屯田耕作开始,一直到收获,程种都是亲自参与其间,夙夜担忧。这好不容易看到河内屯田大获成功,得谷百万斛!吕布却将他调离,这让程种不免有些担忧,他的继任者若是不能继续完成这屯田的大计,那么他的诸多努力,也是付之东流了。

    而且单单只是将他调离也就罢了,可是吕布连韩浩都给调离了。要知道,这一次河内屯田的成功,就是程种和韩浩两人的努力所致。如今他调离河内,下任田官不知道能不能做好屯田的工作,没有韩浩在河内协助,程种真的是十分忧虑。

    面对程种的担忧,韩浩这内心却是有些叹气。程种只是一个田官,自然是不清楚河内的一些情势的。可他作为河内太守,哪里不知晓他在河内举步维艰的地步?曹操举兵攻伐河内时,他还有杨奉徐荣三者之间颇有些意见分歧,差点儿酿成大祸。若不是董昭从内调和,恐怕就真的中了曹操的离间之计了。此时战事结束,吕布显然也是考虑到河内的权力问题,先是将杨奉升为怀义中郎将,调往了晋阳。然后又是将他也调离晋阳,这样一来,徐荣就能独自一人坐镇河内,没有那么多的隐患。

    纵然猜测到吕布的用意,但是这些话和程种说也是无益。不过程种担忧的也不是不无道理,将他还有程种都是调离了河内,那么河内的屯田之计,真的有可能耽搁了。此时只能劝慰其道,“君侯自有安排,子植也不用担忧了。河内屯田,一岁得谷百万,这其中的利害,君侯岂不自知乎?子植以典农校尉升任典农中郎将,就足以知晓君侯对于这屯田之计的重视了。”

    这说起官阶的事情,程种倒是微微点头。吕布将他从典农校尉升任为典农中郎将,那可是足以看出吕布对他的恩宠了,也是肯定了他在河内屯田的功绩。只是有点儿可惜的是吕布此次将他和杨奉都升任为中郎将,却只是将韩浩任命为武威校尉。相比较于韩浩之前的河内太守,这个武威校尉倒是无关紧要了。

    对于好友韩浩的事情,程种颇有些可惜的,他说要向吕布谏言,也未尝不是考虑到韩浩的心情。

    两人边走边谈,这很快就是抵达了晋阳城边。只是他们很快发现,这晋阳城外全部都是无家可归的流民!那一眼望去,竟然是看不到尽头。看到这副场景的程种,也是倒吸了一口冷气,“何曾想过这晋阳流民如此之多也?”

    “哎!”

    韩浩看着这副场景,这内心就有些辛酸,悠悠叹道,“关中旱情愈加严重,从关中涌入的流民数以十万计!君侯仁义,并没有驱赶这些流民,而是吩咐各郡县官吏收纳流民,并施以米粥。可是这么多的流民涌入,难免会生出乱子来,君侯又想到了一个约束这些流民的办法,那就是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

    程种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很是有些好奇。从他的印象中,这些流民实在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而且并州贫瘠,根本难以收纳这么多流民。这么多的流民,吕布是怎么放心地容纳的?

    在程种那疑惑的目光中,韩浩给他进行了一些讲解,“简单地来说,就是将他们约束起来,给他们一些事情做罢了。将那些流民组织起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修路造渠,修葺城池府衙等等事情……”

    “这些流民会去干这些事情?”

    韩浩还没有说完,程种就有些讶异地打断了。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