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134章 跌宕起伏
角甲板,从而具备了搭载与使用喷气式舰载机的条件。

    与此同时,空气动力学也在飞速发展,加上性能更先进,可靠性更高的航空发动机,大量性能先进的喷气式战斗机陆续问世,之前很多无法克服的技术难题,也在工程师手里逐一得到解决。

    到新历119年,最后一艘“行省2”级完成现代化改造,加上新建的大型航母,帝国海军总共拥有36艘攻击航母。

    此外,还有27艘反潜航母,17艘能搭载固定翼舰载机的两栖攻击舰。

    这个时期,帝国海军简直是如日中天!

    当然,主要指的是数量。

    比如在36艘攻击航母当中,没有一艘的满载排水量超过7万吨,有划时代意义,被帝国海军寄予厚望的“陈炳勋”级还在船台上建造,至于更加强大的“薛远征”级,连设计都没完成。

    当时的帝国海军其实是大而无当。

    针对这个问题,帝国海军发起了战后第一次编成与战术变革。

    主要就是针对航母。

    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航母的战斗力不够强。

    拿“帝都”级来说,这种满载排水量超过6万吨的大型航母,只能搭载80架飞机,载机数量反到不如大战期间的大型航母。如果需要舰载机执行打击任务,就无法搭载太多的反潜巡逻机。因为执行攻击任务的舰载机占用了飞行甲板,所以就算装上几架反潜巡逻机,也未必能派出去执行任务。

    解决办法也很简单。

    1艘航母不够,那就把几艘航母编在一起,根据不同的作战要求,在一支战斗群里面编入数艘不同类型的航母。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变化。

    在此之前,为了保持战斗群的一致性,往往把同一个级别的两艘或者三艘航母编在一支战斗群内。

    按照新的编制体系,通常情况下,一支航母战斗群里面,将根据作战强度,比如可能遭遇的威胁,编入1艘到3艘攻击航母,以及1艘或2艘反潜航母。如果执行对地打击任务或者支持陆战队发起两栖登陆作战行动,需要为地面部队提供支援,还可以编入1艘到3艘两栖攻击舰。

    如此一来,一支战斗群最多有8艘“平顶船”,可搭载约400架固定翼舰载机。

    ("小说")手打更新

    像这样一支航母战斗群,在当时能够打垮几乎任何一个对手!

    即便是面对西陆集团与北孤集团,也只需要调集3支航母战斗群,就能获得绝对的制海优势。

    当然,问题也非常突出。

    “满编”状态之下的航母战斗群,需要约30艘护航战舰与保障舰船,得由近3万名海军官兵来驾驭这些舰船。如果把后方基地的人员也算上,维持一支满编航母战斗群,差不多需要10万名官兵。

    在大战之后的和平时期,这是不可承受的沉重负担。

    按照这个编制体系,如果帝国海军按第一轮军事改革的安排,把兵力缩减到120万,在扣除了非战斗人员之后,最多只能维持7支航母战斗群。当时的帝国海军,需要18支航母战斗群来维持全球部署。

    其实,这也是帝国海军在建造航母的时候,一直求“大”的关键所在。

    虽然航母造得越大,配置官兵就越多,但是综合看,1艘大而全的航母所需要的官兵肯定比2艘小点的航母少,而且掩护1艘大航母需要的护航战舰也更少,即大航母对人员的需求反到少得多。

    关键还有,把航母造得更大一些,也是时代的需求。

    这里,就是帝国

-->>(第2/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