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118章 战术调整
师身按照集团军的规模在搞建设。

    原因也很简单,这些作战部队在战时都能迅速扩充。

    要说的话,第17装甲师的扩充幅度还不算大,毕竟之前部署在西部战区,面向北玄地区与新月地区,作战压力并不是很大,因此第17装甲师的编制规模在几个甲级装甲师当中不算突出。

    此外就是,也没必要过度的扩充。

    对于一支有3万名官兵,数千台主战装备,数百架直升机的作战部队来说,每天5000吨的消耗量根本不算多!

    遇到激烈战斗,第17装甲师仅仅是弹药消耗,每天就会朝过1万吨。

    其实,这也是丁镇南的底气所在。

    在名义上,帝国陆军只投入两个师的兵力,可是实际上,这两个师在完成扩充之后的战斗力相当于2个军。

    ("小说")手打更新

    关键,还全都是装甲师,或者说是装甲军。

    不说别的,第17装甲师就有1000余辆zt-99b主战坦克!

    别说在波沙湾地区,哪怕放到大陆战场上,1000辆zt-99b主战坦克,也能发动一场大规模地面进攻。

    再说,还有实力更加强大的第7装甲师呢!

    不过,后勤保障依然是个大问题。

    关键就是,第17装甲师扩编的时候,并没增加保障部队的规模,而是把希望寄托在联军的身上。

    简单的说,第17装甲师在前面冲锋陷阵,联军在后方运送弹药物资。

    现在的问题是,联军未必跟得上。

    那么,就只能想办法缩短后勤补给线,也就是地面补给线的长度。

    其实,这也是丁镇南来到前线解决的主要问题。

    除了塞马沃的机场,能不能在沿途夺取或者修建更多的机场,从而通过空运尽量的把物资送到靠近前线的地方。

    第17装甲师的指挥官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不但空军派了工程部队过来,第17装甲师也有一个独立工程营,而且得到了加强,具有很强的工程作业能力。

    要说的话,帝国军队从来不缺乏工程作业能力。

    从第一次全球大战开始,帝国陆军的工程作业能力就已举世闻名,此后几十年更是始终如一。

    不过,第17装甲师的师长,付卫民少将也提出了一个问题。

    按丁镇那提出的新战术,就不要指望能保持足够的推进速度,即地面部队肯定得等到后方的工程建设。

    此外就是,第17装甲师必然承受更大的作战压力。

    在最初的计划当中,第17装甲师的任务,其实是完成战役分割,阻止部署在南部地区的伊拉克军队回防。

    虽然要求第17装甲师向北推进,即参加攻打巴格x的作战行动,但是有一个前提,在巴士x的第5陆战师会赶来,承担一部分作战任务,从而让第17装甲师能够抽调出几个旅北上。

    现在的问题是,第5陆战师不会赶来参战。

    丁镇南说得很清楚,在扫荡了巴士x的残敌后,第5陆战师就会去法奥港登船,到时候最多会让高巨王国的装甲旅北上,因此第17装甲师需要承担更多的作战任务,比如原本由第5陆战师承担的任务。

    显然,这个要求并不低。

    ("小说")手打更新

    别看第17装甲师有3万多官兵,5个作战旅,可是能够冲锋陷阵的,其实也就只有其中4个装甲旅与机步旅。

    

-->>(第3/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