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36章 别人买单

    对数量众多的普通目标,主要是按照传统战术进行投弹轰炸。

    这么安排,一是梁夏军队没有储备太多的精确制导炸弹,二是能携带与投掷精确制导炸弹的作战飞机有限,三是有太多库存弹药需要消耗。

    尤其是第三点,让丁镇南很无语。

    策划与部署战术任务的时候,丁镇南面对的最为麻烦的问题,就是得想办法用掉帝国军火库里堆积如山的弹药。

    要说的话,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不要忘了,在波伊战争结束之后,帝国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发动与参加地区战争。针对斯里兰卡的平叛行动,根本就不是战争,连冲突都算不上。在此后的两伊战争中,帝国更是全程当看客。

    可问题是,帝国的军火厂不可能因为没有仗可打就全面停工。

    其实,为了保住生产线,或者说是保住必要的工人队伍,帝国的主要军火厂在和平时期都得运行。

    结果就是,大量生产出来的武器弹药只能放在军火库里。

    武器装备还好,关键是弹药。

    绝大部分高技术含量的弹药,在理想状态下的储备时间也只有20年,而且往往存放不了这么久。

    此外,技术装备存放20年肯定落后。

    弹药的储存时间超过10年之后,日常维护会变得非常麻烦,而在维护保养上的开支要增加几倍。

    可见,帝国国内已经爆满了的军火库,是促使帝国当局出兵波沙湾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是如此,才需要在战争中尽可能的用掉库存弹药。

    这里面数量最多的,也就是各种型号的非制导炸弹!

    波伊战争期间,帝国的军火厂可是开足了马力,按照大战的强度在生产各种型号的航空炸弹。在这场战争中用掉的弹药,还超过了第二次全球大战,为迄今为止弹药消耗量最多的一场战争。

    按照帝国军队做的统计,在14年的波伊战争当中,帝国军队使用了1000万吨弹药。

    只是各类子弹就用掉4500亿发!

    这仍然比不上帝国军火厂的生产速度。

    到波伊战争结束的时候,还有差不多600万吨弹药没有用掉,其中航空炸弹就多达450万吨。

    此后10多年一直在生产与囤积,到现在,帝国储备的弹药已经接近1000万吨,其中航空炸弹有700万吨。

    关键,这还是大规模削减炸弹产量的结果!

    更加要命的是,在高技术的现代化战争中,弹药的消耗量不但没提高,反到降低了好几个数量级!

    按照往年联合军事演习,以及相关推演得出的结论,在以精确制导弹药为主要打击手段的现代化战争当中,对航空炸弹这类大型弹药的需求量至少会降低两个数量级,甚至需要刻意的缩小打击规模。

    在几年前,空军就率先提出“小当量弹药”的概念。

    原因也很简单,必须降低火力打击产生的连带伤害。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就算是帝国空军与海军航空兵,已经明确不会专门采购新式的制导炸弹,会把重点放在制导组件上,也就是通过为库存炸弹安装制导组件的方式获得精确制导弹药,所以除非爆发大规模的地区战争或者是全球大战,不然无论如何都无法在保质期之内用光库存弹药。

    按在去年做的统计,哪怕把演习与训练的消耗翻倍,并且加大出口的力度,也至少需要用30年才能耗光库存。

    国防部早已经拟定一份计划,打算投入10亿金元,委托国内的几家军火企业开发一种能够延长

-->>(第3/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