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33章 踹门之战
有所发现,反正在第一编队的2架“攻-11”飞到巴格达上空的时候,这座有600多万人口,波沙湾地区规模最大,还拥有数千年辉煌历史的城市,已经成了一座翻滚的“火山”,只是喷射出来的不是岩浆,而是涂着曳光粉的高射炮炮弹!

    此外,还有拖着长长尾焰升入夜空的防空导弹。

    阵仗很是吓人,不过也只是吓人。

    经验丰富的飞行员,一眼就能够看出,那些导弹与炮弹都没有明确的目的,防空部队在胡乱开火。

    最典型的就是,防空导弹直接射入了高空,在发射之后没有转向。

    如果雷达处于工作状态,为导弹提供引导,那么导弹在升空之后会转向朝目标飞去。

    高射炮也一样。

    相对而言,高射炮的威胁反而大一些,主要是数量众多,肯定有好几千门。

    从曳光弹的飞行线路看,没有一门高射炮有明确的目标,全都是在以散射的方式朝空中开火。

    似乎在碰运气!

    显然,根本就没有运气可碰。

    “攻-11”的飞行高度在8000米左右,而几乎所有的高射炮的射高都不到5000米。那些能把炮弹打到5000米以上的大口径高射炮,在防空导弹问世之后,基本上就全都进了军事博物馆。

    在1点50分左右,领队的那架“攻-11”率先打开了弹舱门,依次投下了2枚1000千克级激光制导炸弹。

    其实,总共也就只有半分钟。

    随后,第二架“攻-11”也投下了炸弹。

    2架“攻-11”没有转向返航,继续向北面飞行,因为还得使用激光指示器照射目标。

    在炸弹命中了目标之后才能转向返航。

    通过装在机鼻上方的红外成像摄像机,能够清楚的看到目标,并且准确的判断出炸弹有没有击中目标。

    其实,那部红外成像摄像机,也是“攻-11”唯一的观瞄设备。

    为了实现隐身,避免因为使用电子设备而暴露行踪,“攻-11”不但没有配雷达,就连电台都是特制的。

    此外,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攻-11”在执行任务时不会使用电台与外界联系。

    要说的话,这也是最让后方指挥官不满的地方。

    每次都要等“攻-11”返回基地,或者是飞离危险空域之后,才能知道有没有完成轰炸任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空军已经在投资研制低截获电台。

    虽然炸弹完全依靠惯性飞行,但是投弹距离也就10多千米,只要大约1分钟,就能够击中目标。

    如果1分钟后,还没看到目标被击中,那就肯定脱靶了。

    4枚炸弹全都准确命中!

    几分钟后,替补编队的2架“攻-11”也进入攻击航道,朝4个二级目标投下激光制导炸弹。

    其实,直到总统府、共和国卫队的司令部、首都防空司令部、国家电信中心大厦被炸弹击中之后,巴格达的防空部队才全部惊醒过来,知道梁夏帝国的战机已经杀到,而且投下了炸弹。

    在这一刻,巴格达的防空火力明显增强了数倍。

    如果说之前还像是火山,那么现在的巴格达就变成了一座被引爆的军火库,到处都是刺眼的火光。

    从几千米的高空看下来,还有点像春节时期的帝国城市!

    盲目开火的高射炮,根本就没有威胁,更像是为“攻-11”送行所燃放的烟花爆竹。

    …………

    也就过

-->>(第3/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