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三百四十九章 说服李世民
有些过份,但是矫枉必须过正。

    本来从前隋就有了科举,我大唐只要把科举做好就行了,可是这些年有利于士族的明经科还好,进士科几年不举办一次,一次只有几个人能考中进士。

    朝廷的大批官员来自举荐和恩阴,长此以往必然再次走上魏晋的老路……”

    李世民闻言有些吃惊地看着李承乾,半晌才无奈地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你一心只想着算计臣子,谁会对你忠心啊?”

    “儿臣不是算计臣子,只是收回君主选贤任能的权力。”李承乾讲明这些权力本来就该是皇帝的。

    李世民闻言却叹气道:“就算你现用的东宫诸臣都是人中精英或者是出身寒门,可是他们也有子弟家人,等他们为你立了功勋,做了大官自然就会为他们的家人子弟着想。

    谁能保证这些人的家人子弟都是人才?

    你不用恩阴和举荐的官员,他们家里没有出息的子弟就没有出路,他们就会对你怀有二心。”

    李世民说的最现实的一个问题,官员很难保持初心,设置多少制度都没有用。

    很多法家的很好的律条都败坏在了人心上。

    这也是中国古代儒家和法家并行的原因,只有律法规范不了人心,所以需要儒家从思想上教育人。

    特别是社会的上层,法律对他们来说如同虚设,必须要用儒家来教育感化他们。

    不过李承乾对此早有准备,直接对李世民道:“对于功臣,儿臣已经给他们找到了出路,把他们和他们子孙分封海外,省得他们留在国内成为对抗朝廷的特权阶级。”

    李世民闻言点点头道:“既然如此你又何必做的如此激烈呢?”

    “故土难迁,士族在大唐是人上人,不把他们的特权打掉是不会轻易往海外迁的。”

    要想占领海外,光派出一些藩王实在太慢,而且藩王在海外的生存能力未必比士族强。

    如果派出去的藩王接连完蛋几个,再想往外分封就难了,所以必须同时往外派遣士族,以他们的实力在海外站住脚跟还是容易的。

    李世民说到这里感到有些头疼忍不住摸摸脑袋,李承乾看见忙上前摸摸李世民的脑袋的,皱着眉头道:“父皇又起烧了,儿臣给您擦些酒精先歇息一会儿吧!”

    李世民闻言脸色黯然道:“承乾,父皇已经老了,不知还有几天活头,大唐江山就要落到你的肩上,凡事都要小心一些……”

    李承乾扶着李世民躺下一边用干净的丝绵给李世民头上擦酒精,一边向他保证道:“请父皇放心。”

    可是这话听在李世民耳朵里,却没有一点放心的意思,只是他现在病着又没有别的选择……

    “这几天父皇就在宫里养病谁也别见,儿臣算着等父皇的身体再好一些,他们就该作乱了……”最后李承乾说出了自己的要求。

    李世民也知道到了这个时候他就算出去见群臣也只能压制一时,与其等自己死后让李承乾一个人面对士族zofǎn,不如趁自己还在把他引出来一举铲平,便答应了李承乾的要求。

    李承乾给李世民擦了酒精把李恪和内侍们招进来自己才出去。

    李承乾走出李世民的寝殿长舒一口气,这一次算是说服了李世民。

    李承乾跟李世民的**主张不同,很多时候李世民都反对李承乾的一些主张。

    所以之前李承乾很担心万一士族兵变他失败了,李世民会不会把他作为牺牲品给交出去?

    现在提前得到李世民的理解,他的布局就可以从容的多了。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