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0303章 初露锋芒
然他依旧表现出相当高段的表演水平,只是方向上,深入发掘上,都有一些失误,甚至都不只是瑕疵了。”

    这评论被喷的不少——说他中了苏式话剧的毒,放个屁都要发掘出人类历史学层次的道理来。

    当然也有支持他的,认为这样一个题材,与其去追求电影版那种历史罗曼蒂克,追求戏剧张力,更应该深入发掘这些人物背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而在人艺立项这个项目之后,支持这个观点的,虽然不至于奔走相告,但从人艺的创作习惯来说,确实更擅长以小看大,由表及里——无论是《茶馆》,还是《骆驼祥子》,都是小人物大时代的格局。

    《末代皇帝》应不至于例外。

    不过季铭不是完全赞成——这也是他在整个四天多时间,比较坚持的一个观点。

    “这个故事本身是基于外国人的视角,这是有独特价值的。”季铭前倾身子,看着眼前这些大牛编剧,大牛导演,并没有太多紧张,往往说起这些专业领域的东西,他现在越来越自如,因为始终一个人有观点有态度,比只会点头应声更重要:“不是说我们的故事让老外来说,我们也有自己的角度,是吧?比如那部《中国最后一个太监》,假如我们希望从国内的角度来做这个戏,完全不必要借助《末代皇帝》的本子。

    既然我们做《末代皇帝》,首先当然会有我们自己的,包括人艺一些创作哲学放进去,这很正常,毕竟是人艺出品。可是彻底地抛弃这种不同文化下的视角,以及这种视角之下,对故事的观察方式,我觉得不应该,也很浪费——通常我们听到近代现实主义经典话剧,往往都是灰色的,满脸皱纹的,凄苦的,凝重的,这样的一些印象。可是《末代皇帝》从始至终,都没有这些,无论是在皇城里头,还是在津京租界,或者被软禁于东北,溥仪始终不是底层老百姓的样子,他是浮华的,我们必须从这种浮华当中去寻找和那个时代的共鸣点,而不是把它人为的,直接拉到我们熟悉的轨道上来。

    穿着洋装戏服的溥仪,像祥子一样来面对生活,那不可想象,也是偷懒的行为。”

    任鸣最终接受了季铭的想法——或许他认为这是一个契机,一个搅活人艺这潭水的小石子。

    这个问题很重要的,重要到整个戏的表演基调,以及每一个演员的表演方向——就像现在,包括宋怡蓝盈盈她们,可能都要去重新找一找感觉了,以前的戏剧经验,并不能完全拿来用了。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季铭进门和出门的时候,大家对他态度变化,也可以说明这一点——一个能够左右整台戏基调的主演,那能顶的上半个导演来重视了。

    而话剧导演,从来都是导演行当中最一言九鼎的。

    之前所谓的名家风采,或许真真假假,但眼下对戏理丝丝入扣的分析和坚持,就堪称初露锋芒了。

    ……

    9号季铭返校报道,然后立即请假。

    陈老师眼睛眯成了一道线:“可以啊季铭,一个过年不见,胆子见长呀。”

    “没有没有,见到您依然如路遇猛虎,两股颤颤。”季铭两个腿抖啊抖啊。

    办公室里另一个老师听的好笑,是季铭他们班的形体老师:“你是说你们陈老师是个母老虎喽?”

    “我就不爱听您这么说我们陈老师,过分。”

    陈老师无奈地摇摇头,看了一眼假单:“工作,什么工作,方便问啊?”

    “去纽约,没办法,履行合同责任,不然要赔钱的,您知道的,我这个人,什么都好,帅气,有才华,尊师重教,一丝不苟——就是有点穷。赔钱是万万做不到的。”

    被他气笑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