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九百五十二章 多举并行
远距离,现在腾龙王地接手,最为方便的交通还是船只,可以说商贸市场建设在镜子胡附近是最为合适的。

    而禾部落产业链的上游,对青铜生产工具和青铜部件之类有着大量的需求,则仍旧由青石口方向进行运输,以此保障腾龙谷地的龙头地位。

    冶炼技术方面,朱闻天暂时是不准备大量向外推广的。

    剩余的第四工程军团负责东北区域集镇化建设推进,第五工程军团负责西南区域集镇化建设推进,争取尽快将周围新融合进来的部落各处节点开发起来,推进互融互通。

    这是朱闻天所做的第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从军力方面下手进行推进的,同时还涉及到了王地各处的建设。

    如果基建单独拿出来说的话,朱闻天的第二大方面举措就是基建。

    各个部落在融入腾龙王地之前,朱闻天基本上组织他们的核心人员前来腾龙王地观摩过,当时对他们触动最大的就是各种基建工程和集镇建设。

    这两方面也确实是生活、生产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朱闻天首先考虑的是商贸行业的节点位置,要将各个部落枢纽位置、矿点位置、人员密集位置首先集镇化。

    至于基础工程方面,朱闻天也让各个部落开始申报一些特色项目或者规划,类似于石漫滩水库那种,既能有捕鱼经济效益,又能够解决交通问题的,他们都是见识过的,朱闻天让他们报的就是这种。

    各部落有什么规划和想法上报之后,后续还要工程军团规划处的人前往具体勘测和规划,通过了之后再报朱闻天。

    目前这种上报只有一处,工程军团规划处还拿不定主意,朱闻天自己前往看了一下之后,当即决定了下来。

    并不是之前的方案,而是地形太优良了,麻部落跟镜子湖交界区域有一片倒流的河网,其中有几处支流,麻部落之人看过石漫滩水坝之后,也提请建设类似的几处水坝。

    朱闻天看过之后,顿时觉得这边儿的河道密集程度非常大,也别弄什么水坝了,石漫滩水坝几乎没有什么可复制性。

    既然水道纵横,还连接着镜子胡,索性拿来做水产养殖吧,需要改造的就是将各个河道勾连成网,对一些小的河道进行拓宽,建设育种水场以及船坞等。

    同时还需要在禾部落这边,将流入底格里斯河区域的几个支流做一些水坝之类,防止鱼虾资源前往了上游沼泽地带。当然了,这个做不做都是有利有弊,暂时不必着急。

    育种水场是必须的,因为麻部落这边边儿水道不与大河相连,镜子湖里也没有什么大鱼的品种,必须得从石漫滩水库那边儿引进过来。

    石漫滩很多鱼都有向上溯流产籽的特点,现在腾龙部落已经基本掌握了规律,引进过来之后可以把成年鱼放在育种场直接繁殖,也为将来他们的繁殖提供场地。

    船坞的建设则是专门供货船、渔船停泊使用的,既然水道要进行拓宽,那么麻部落该区域完全可以供一部分货船通行。

    同时渔船的靠岸和捕捞在将来也是必须的,因为镜子胡的面积几乎是石漫滩水库的五六倍之大,只要见水产养殖发展起来,这边儿的鱼虾之类的将是石漫滩水库的数倍之多。

    自然可以为三大部落,甚至东北部落区域提供水产食品,这个过程其实是可以预期的。

    既然选定了项目就开始建设,要不然白白浪费了小镜湖以及周围水系的水资源。以前朱闻天还觉得,大概是麻部落等三大部落没有渔船和渔网技术,所以没有进行捕捞的习惯。

    后来朱闻天才知道,原来这边的淡水体系独立于底格里斯河水系之外,水系之中并没有个头太大的鱼虾水货,这才导致了这

-->>(第3/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