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121、抗清三公得其二
人,不确定的试探问道。

    对面三人相互对视一眼,他们虽然不明白张璟的意思,看张璟意思似乎认识他们,但还是点头承认回应。

    一下子,张璟仿佛确认了某件事情。

    他们不会真是那三人吧?

    要真是的,老子可真的是要发了!

    茅元仪!

    陈明遇!

    冯厚敦!

    竟然是他们三人?

    这三人,可都是后世螨清痛恨之人,甚至三人都被螨清恨不得从史书中彻底一一抹去的人。

    而他们三人,张璟后世也是一直记得的,籍贯也都对得上,心里面,张璟已经确认他们就是那三人了。

    前者一本《武备志》,后者二人更是流传后世,汉人骄傲的抗清三公之二。

    每一个,都是令螨清忌惮的人!

    当然,说起来陈明遇、冯厚敦二人,可比茅元仪出名多了,毕竟江阴八十一日,无论何时,都是汉人不能忘记的伤痕!

    寄语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这半句诗,张璟每次读来,心中都无尽仇恨,以孤城坚守八十一日,虽然最终还是城破兵败,但也让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这三人的名字,永远留在汉人的心中,成为民族脊梁。

    犹记得,为了抵制螨清欲毁我华夏衣冠,奴我种族的剃发令,江阴全城百姓抱着汉族存亡之念,随典史阎应元和陈明遇、冯厚敦等人,不惧螨清刀兵威胁,坚决抵抗螨清。

    前后八十一日,城破全城殉国,仅有遗民五十三口躲在寺观塔上,保全了性命,前后无一人投降,城内死者九万七千余人,城外死者七万五千余人,江阴遗民仅五十三人躲在寺观塔上保全了性命

    而螨清围城的二十四万余人,却为此连续折损三个王爷,大将十八名,兵卒七万五千余人,由不得螨清不记恨。

    要不是后来螨清无法抹去三人在江阴的影响力,江阴士绅百姓不当清朝的官,不应清朝的举,若非有刀兵胁迫,恐怕连赋税都不交,让得螨清无可奈何,否则这段历史,恐怕又要在史书中,为人销毁篡改了吧!

    看着站在茅元仪身后的二个青年,只见二人仪表堂堂,眉宇之间,也是不时透露着一股英气,一看便是正直之人。

    张璟不由感叹,也正是有这种人物,才会在那种局势下,不学大部分文人败类,一点儿血气都没有,投降异族,能扔掉失败的笔杆子,拿上刀剑,和侵我江山的异族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