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八十二章 世家之乱 上


    不过当初这个联姻开展的并不顺利。彼时西北一带好几个关口受周边小国侵扰,战火不停。而中原东北部罕降涝灾,东麗又选择在此时开战,打了数月,双方一直僵持不下。

    皇甫要在这个时候联姻,中原根本拨不出多余的军队和物资;况且西边局势一向混乱,难保这场联姻背后真正的目的不是借机安插眼线。

    所以最初中原并没有同意这桩婚事。

    被拒婚后,皇甫派了一支队伍出使中原,不谈联姻只求成为中原属国。

    这么一说,局势一下子变了。

    西关连年小战不断,除了关外部族太多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西关外的族群大多男女皆兵,武力建国,天生善战。中原人在体能上占不到半分优势。

    若皇甫成为属国,边关安定也就成了他们的职责之一。比起中原自己的军队,皇甫小国能撑几十年,从体能和经验来说,他们无疑是最适合把守西陲边关的人选。而且西关原有的屋子军队还算充沛,皇甫附属也不需要再另开国库。

    朝廷因此动了。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皇甫族不仅骁勇善战,他们族的女子也不比中原的逊色。

    原本作为联姻的皇甫族女子,再被拒婚后跟着使团一同入京。这女子样貌普通,可是性子活泼直爽,和中原内秀的风格截然不同,让在场一众人记忆深刻。而宫宴上,她一曲双刀舞更是让正值壮年皇帝再也挪不开眼。

    如此一来,属国谈成了,联姻也成了。

    但是容氏就不高兴了。

    皇甫氏入宫后虽不是三千粉黛无颜色,但外族女子进宫才一年就获封四妃之首也是第一次。且这个皇甫氏不仅把皇帝哄的服服帖帖,更是收服了大部分后宫宫人的人心。

    据说容氏曾想拉拢夏侯联合大臣打压皇甫。可是夏侯的意思,皇帝对后宫妃嫔一直是雨露均沾且子嗣繁盛并没有明显偏爱谁。

    而皇甫属国培养了一批同样骁勇的中原军队,边关屡获捷报,皇帝晋位分以示赏罚也是应该的。

    夏侯找不到理由打压皇甫,各部大臣自然也不会多这个嘴。容氏的气没地儿出只能在后宫对着皇甫氏处处挑刺,可偏偏这个皇甫氏将恭敬谦逊做的淋漓尽致,让人一点错处都挑不出,反而惹得旁人编排容氏小气。

    两年后,皇甫氏诞下一个皇子。皇帝大喜,不等他成年直接封了亲王。皇甫氏建议皇帝安抚皇后,立其长子为太子,以免朝廷对皇甫族有看法。

    次年,皇甫再孕,皇帝出于稳定外戚和皇甫氏思乡的考虑,接受皇甫举国投降,并允许三位皇甫氏的至亲常居京城以便时常进宫陪伴,而其中一位就是皇甫砾的母亲。

    至此,中原世家从两族较量变成三足鼎立。

    而事情走向极端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皇甫氏这胎是个公主,儿女双全,皇帝高兴的不得了。正巧,西北关传来捷报,说皇甫军帮助西北关退敌至伏河以北,相当于把常年进犯的北部小国打回老家。大大缓解了北部长达十几年的乱局。

    因而皇帝赏了西关候位给皇甫,让其执掌整个西陲。这样一来相当于将整个西陲边关交给皇甫军。

    普通人说到此事,大多认为边防交给谁不是交,皇甫军和其他军营有何区别

    可是朝廷,特别是兵部的人却明白,边关遥远,那里的人又都是常年同生共死的关系,因此军队里,特别是这些远在边地的军队里,将士不认皇帝之认将军。

    换而言之,皇甫侯爷就是西关的王。

    而宫里,龙体随年龄而逐渐衰老。这本没什么,可皇甫氏偏偏保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