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443章魏宋大司马
庄子的面色一下子就变了,变得非常生气。

    蒙仲当然知道其中的缘由,只因为宋国最初乃是道家思想的发源地,许许多多的道家思想便源自于此,如今儒家思想大股涌入宋国,这难免会让宋国本土的道家思想受到冲击。

    基于这一点,蒙仲小心翼翼地对庄子说道:“老师,倘若您担心儒家思想涌入宋国,使我道家受到冲击,您何不亲自出面呢?……只要您有这个想法,我相信太子戴武定会为您修一座宫殿,助你收取弟子,传播道家思想。”

    “老夫岂跟孟轲一般?老夫不收徒!”庄夫子仍气呼呼地说道。

    “……”蒙仲眨了眨眼睛,没说话。

    在片刻的寂静过后,庄夫子故作生气地用拐杖轻轻敲了一下蒙仲的脑袋,回屋子里歇息去了。电脑端::/

    看着老师气呼呼地离去,蒙仲强忍着没敢笑。

    次日,惠盎得知此事后,他惊讶地对蒙仲说道:“你能说服庄夫子出世?”

    在他看来,如今他宋国已经得到了儒家弟子的支持,倘若也能得到庄子的支持,那就真不得了了,有庄子、孟子两位当世圣贤坐镇,天下人才岂不是会纷纷慕名而来?

    但遗憾的是,蒙仲耸耸肩说道:“老人家固执又好面子,怕是不会轻易违背曾经的誓言。”

    的确,与乐于收徒的孟子相比,庄子是不怎么收徒的,这些年他收了蒙仲等人为徒,这件事一直被孟子拿来笑话他。

    至于蒙仲,他倒是更倾向于能将庄子请到彭城,再将孟子从邹国也请到彭城,啧啧啧,那就精彩了老人嘛,让老人在他们感兴趣的事上做活动活动,这有助于身心健康。

    田章作为孟子的弟子,却先老师一步故去,蒙仲认为更主要的还是心情的关系:看着齐国一日一日衰弱,田章心气郁结,故而不能长寿。

    反观孟子与庄子,当孟子收到庄子书信的那一刻,那精神头,蒙仲是亲眼所见的。

    但很可惜,想要促成这桩事,并不是那么容易。

    在庄子居住了十日,蒙仲与惠盎告别了庄子,继续往魏国而行。

    六月初,蒙仲抵达了魏国大梁。

    就跟他猜想了一样,大司马翟章的身体好地不得了,虽然假称大病初愈,但蒙仲与惠盎却不相信。

    当然,义兄弟二人也没有傻到拆穿这件事。

    当日,蒙仲接受了翟章的邀请,到他府上吃酒,而惠盎则受到了魏王遫的邀请。

    期间,惠盎提出了此行的最大目的,他希望魏王遫能允许蒙仲兼任宋国的官职,而作为条件,宋国愿意协助魏国称霸中原,就如同当年晋宋同盟时那样。

    次日,魏王遫召来翟章与田文二人,向他们说起了这件事:“宋相惠盎,昨日向寡人提出,希望蒙仲兼掌宋国的官职,并兼掌一支宋军,据他所言,倘若寡人能允许这件事,宋国愿意协助我魏国称霸中原,恍如当年晋宋两国,两位有何见解?”

    “荒唐!”田文当即冷笑道,但态度并不是很激烈,显然他的观点,个人情绪居多。

    而此时,翟章却笑着说道:“大王,老臣以为大王可以允许这件事。……宋国的做法在老臣看来,只是为了确保自身不受外敌的侵犯。……蒙仲本来就是宋国出身,放不下故国也在情理,难道不允许他出任宋国的官职,他就会对宋国遭遇的危机视而不见?当然不是!即便他在我魏国仕官,他同样很在意宋国,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反对这件事呢?……蒙仲乃宋国出身,在宋国与魏国之间,老臣以为他最终会选择宋国,倘若大王坚决反对这件事,老臣恐我魏国失去一位优秀的统帅,不如默许这件事,得到宋国的鼎力

-->>(第3/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