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20章:“伪”之辩(二)
  关于这一点,孟子也说过类似的话: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其中的「勿夺其时」,就是告诫君主顺应自然——该让农民种地的时候就让农民种地,不要做多余的事。

    除此之外,还可以延伸到对待国民的态度,总而言之就是,国民想要去做什么,就让他们去做,君主不要“额外”——即除了刑书以外——去约束他们。

    而「无不为」,也不是指什么事都做,同样也是指去做顺应自然、顺应天道该做的事。

    这方面体现在哪里呢?

    打个比方,国内发生天灾,务农的国民因此颗粒无收,这个时候就应该顺应自然,开仓救济国民,而不是违背天意,继续向国民征收田税。

    延伸下来,还有想办法提高国民的道德修养这类的。

    君主无为(不做多余的事)、臣子无不为(多做些顺应天道、顺应自然的事),这即是道家的核心治国思想。

    而相比较道家的治国思想,道家的“治人”思想,就显得格外的“不亲和”。

    在这方面,道家的主张就是自我约束与自我提高,道家认为,只要世上人人都注重道德,那么这个世道就不需要多余的东西——比如儒家「仁义礼数」的束缚,以及法家刑法的约束。

    但遗憾的是,世人未必都有这样的觉悟。

    这就是道家思想的局限,或者说,也是它被称赞的地方:道家思想只主张自我约束、自我提高,却并不会像儒家、法家一样,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他人身上。

    而就,就注定道家思想很难在像当代这种「道亏之世」有所作为。

    “并非我道家思想不好,恐怕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蒙仲正色说道。

    听闻此言,庄子带着惊讶看向蒙仲。

    因为蒙仲的这个观点,与他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