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250章 丝绸之路
一件接着一件。

    “陛下,科举制度已尽完善,各地选拔出来的学子不日即将入京。还有,此次科考一算科为主,明科为辅,各地也纷纷开设起算科学堂。”

    “陛下,还有京城各学堂也都将算科加入主课程。只是这些教书先生自己也不太懂算科,幸亏印刷司印制了不少算科书籍,这些先生也是边学边教授学生。这还要多亏了陛下那些天子门生们,教书先生们遇到不懂的问题都会去请教那些天子门生。”

    “还有,陛下,西域各国国王、各部落首领纷纷上书要求大唐在西域重建都护府,由大唐出面解决各部落之间的纷争。如此一来,咱们大唐便可以重现贞观开元之辉煌。”

    “陛下,臣也有本要奏。如今洛阳城开始大批涌进一些胡商,京城更是多出了几家胡姬酒楼,据说生意不错。陛下,咱们应该尽快建立起四方馆。这四方馆逛置人员,以永徽律为基准,约束这些外国人。”

    群臣你一言我一语,说的都是些喜事,李柷越听越高兴,大唐终于开始慢慢恢复了。

    首先这算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类似于现代的理科。算科可是大唐科学技术的人才,再就是西域各国的归附。

    西域各国如今都是一盘散沙,互相争斗不断。他们急需一个强大的力量来平衡各方势力,如今以大唐为尊。若是大唐在西域成立都护府,这些各族部落便以大唐马首是瞻,也能避免互相争斗。

    还有就是京城来了不少胡人,甚至波斯、西亚人都开始往京城行商。唐初,大唐都是以永徽律来约束这些外国人。

    大唐是一个从不崇洋媚外的国家,对待外国人犯法一律绝不姑息。永徽律的制定,使得这些外国人在大唐都恭恭敬敬规规矩矩。

    还有就是四方馆,京城设置的四方馆专门处理外国商人之间的各种纠纷。四方馆隶属鸿胪寺,为外国人的办事衙门。

    大唐禁止人才外流,却大力吸引外国人定居。凡是外国人入我大唐,皆免去十年赋税,这在唐初便已经开始了,所以才会有大量外国人选择来定居。而你要出国,没有官府同意就是偷渡了,当年唐三藏去印度,就是属于偷渡性质。

    李柷非常高兴,这喜事是一件接着一件“好,朕决定重开丝绸之路,与各国通商。此事交给裴枢来处理吧,朕要大唐重现开元之荣耀!”

    传统的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数千年来,游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学术考察者沿着丝绸之路四处活动。

    丝绸之路沿线有许多中国政府检查站,检查进入唐帝国的旅行证。此外,

    很快,官方发布告令,鼓励民间商人重开丝路。凡是经丝路经商者,开元柜坊皆低息贷款,你可以携带茶叶、瓷器、丝绸等经丝路与各国通商,官方也派出自己的马队。

    此次丝绸之路李柷派出的官方马队由许一京带领,马队浩浩荡荡,携带大量瓷器、茶叶、玉器、丝绸等一路向西。

    许一京,原禁军偏校。他的祖先就曾走过丝路,到了他这一代,对重走丝绸之路更是充满幻想。所以李柷布告一出来,他便四处活动上书愿主动带人去。

    通过沿着丝绸之路的陆上贸易和海上航行的海上贸易,唐人能够获得并获得许多新技术,文化习俗,稀有奢侈品和当代物品。

    从欧洲,中东,中亚和南亚,唐朝获得了时尚,新型陶瓷和改进的银匠技术的新思想。唐人也逐渐采用国外的凳子和椅子概念作

-->>(第2/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