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八十一章 三年
    匆匆三年,一晃而过。 大业十二年。 扬州城东一个废弃的庄园内,杂草蔓生,大部分建筑物因为年久失修,风雨侵蚀、虫蚁啃噬而颓败倾塌,唯有一间小木屋截然不同。 小木屋新旧瓦片参差,墙壁上也有錾凿痕迹,虽然不怎么好看,但是主人也做了认真细致的修缮,作为栖身之所却也足够。 屋内一片黑暗,突然一阵呻吟声发出,接着便是人的身体与木板床的摩擦响动。 一道仍旧带着童音的声音响起,轻声低唤道:“小陵!小陵!还痛吗?” 一阵呻吟过后,另外一道少年的声音应道:“还是很痛啊,王长老对我们太过严格了吧,每次切磋都好像是在往死里打我们一样。” 说话的是住在这间废弃庄园中的两名孤儿,他们的父母家人均在前些年战乱逃难中被强盗杀了,两个小孩凑巧碰在一起,意气相投,兼之同病相怜,就此结为兄弟,相依为命。 年纪较大的名为寇仲,今年十七岁,小一点的名为徐子陵,刚满十六岁。 “别抱怨了,如今我们有吃有喝,又有安居之地,还能存些银两为将来讨媳妇用,比起前些年的日子,如今就好像是在天堂中一般。” 黑暗中,寇仲从床上爬了起来,来到了徐子陵身旁,安慰他。 听了寇仲所言,徐子陵不再叫痛,反而沉默了起来,过了很久才轻轻叹道:“我自是知道如今的年景与往年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总觉得好像生活在梦幻当中一般,就怕突然醒过来,我们还是扬州城的小混混。” 寇仲跟着沉默起来。 谁说不是呢? 三年前,他们只是扬州城中的小扒手,经常与狗争食,还经常被失主打得死去活来,饥寒交迫,受尽冷眼。 但是一个人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镇南王。 其实这人并没有封王,而只是一个将军。 没有人知晓他的来历,只知他是杨广亲自加封的镇国将军职位,原本大家都以为他和之前的隋军将领一般,兵匪勾结,盘剥百姓。 不过之后的事情却是大大出乎意料。 刚到扬州城,便直接收编各大帮派、武馆、道场,整合武林势力,募集兵士,训练大军,短短三个月内,便凑足了两万大军。 随后犁庭扫穴,一举荡平了整个江南所有的造反势力。 沈法兴、李子通、杜伏威、苗海潮、赵破阵、左孝友……杀的杀,降的降,很快整个江南便平静了下来,没有人敢再言造反,大大缓解了乱局。 就在荡平整个江南之后,他开始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平均土地、鼓励农业工业生产,并且寻得良种,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江南一带顿时再无饥馑。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只能说明镇国将军乃是天才,无愧于“镇国”这一封号,却不够资格称王。 真正让镇南王名声轰传天下的却是发生在两年前的“抗旨”一事。 隋帝杨广不能忍受第二次征伐高句丽的惨败,开始酝酿第三次出征。 江南富庶,自然入了杨广的眼,成为了征兵征粮首选地。杨广传下圣旨,调集江南民力。只是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位杨广亲封的镇国将军竟然抗旨不遵。 这种行为顿时惹恼了杨广,一连发下十二道圣旨责问。 可惜镇国将军根本没有搭理的意思,直接托人带话给杨广:“远征高丽,劳民伤财,你若出征,我便造反称王。” 杨广顿时惊惧万分,第三次征伐高句丽无疾而终。 天下人拍手称快。 无论为政、治军都有不世出之才能,引人遐想,若是他登高一呼,势必无数豪杰文人来投,顷刻间便能占据半壁江山。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安定了江南之后,他便深居简出,几乎不再离开镇国将军府。 唯有一道道政令不断从扬州将军府传达而出,推行江南,无有不从。 在江南一片区域,甚至隋帝杨广的圣旨都不如镇国将军府的将军令好使。 一则谶言流传了出来:“淮水以南,镇国称王。” “镇南王”的外号便不胫而走。 镇国将军府坐落在扬州城内,作为将军府所在之地,扬州城一时之间便成为了整个南方的中心,变得无比繁华。 城内居民的生活水平也与从前有了天壤之别。 寇仲和徐子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