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24.第 24 章
    又过两日, 楚成按照计划再度去了千膳楼。

    这回他没有再把整个楼都包下来, 只要了二楼的一间雅间。一是反正愿者已然上钩,就不必瞎摆阔气了, 该省的钱还是要省一省, 不然万一朝廷不乐意贴给他们了怎么办?二是他把全楼包下,便意味着楼中除却掌柜伙计再无旁人, 反倒不方便沈映安插东宫侍卫。那万一出了什么差错让这拨人跑了, 可真就得不偿失了。

    酉时,楚成便按时到了酒楼。酉时二刻,几位“贵客”才姗姗迟来。

    来的仍是几个五大三粗的乡民,但如楚成所料,上次见过的一个也不在其中。有点让楚成觉得有趣的是其中有两名农家妇女, 都抱着孩子, 一语不发地跟在其中。

    入得雅间, 楚成从几人脸上看到的反应也和上次那几人差不多——这样的精美佳肴他们谁也没见过,一看见这些个菜便蒙住了。两个女人不约而同地吞了下口水, 但最终还是谁也没上桌, 都坐到了一边。

    普通农户家粮食有限,所以凡能填饱肚子的东西, 都要先紧着能下地干活的男人吃,日子久了就成了女人不能上桌的习俗。这习俗在许多地方都有, 有的地方是半省一省都如此, 也有的地方——比如眼前这般的, 便是临近的三五个村子有这样的规矩。

    楚成在游历四方时见识过这些, 对此心中有数,但当下他也不好指责这规矩不对,便只笑说:“是在下疏忽了,不曾想过会有妇道人家去做探墓寻宝的事。小二。”

    守在雅间外的小二即刻进来听吩咐,楚成道:“隔壁那间我也要了,同样的膳再备一桌,请两位大嫂用。”

    这是名流间的行事规矩。虽则这天下是男人做主,但越是混出头脸的越是不会在妇孺面前胡逞威风。就拿这女人不上桌吃饭的事来说,这事起初是事出有因,但穷地方的人有气没处撒、有力无处使了,才会让这种事逐渐成为风俗,好像回家踩上自己娶回来的女人一脚就显得他有本事似的!

    在名流之间、尤其是在京里,反倒绝不会让这种看似有理有据的“规矩”成为规矩。京里大多数达官显贵在设宴的时候都不过是讲究个男女大防,男眷女眷席位分开,免得男人们喝酒喝多了做出什么失礼的举动。

    这种风俗差异看似只是小事,但其实背后隐藏了很多东西。楚成就曾读到过一篇文章,是当今太子十四岁随皇帝南巡时写的。

    太子洋洋洒洒地分析了一遍男女分工差异,还在结尾处怒斥了在此事上有样学样的官员。

    太子说,要靠男人糊口的人家为了生计让男人先吃饱无可厚非,但家境殷实的官员也这样“立规矩”便是不辨是非,脑子里都是浆糊,愧对圣贤书。

    这篇文章,想来当今圣上是满意的,让人誊抄数份传遍了各地。一月之内有无数奏章呈至京中,皆是地方官吏向太子告罪。

    这篇文章楚成也是满意的,略过太子彼时还有些稚嫩的文笔不提,他觉得能这样以小见大、明辨黑白的太子日后一定是位明君。先前他都不惜的入朝为官来着,觉得官场太过污浊,贪官们沆瀣一气,连他亲爹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是太子那篇文章让他觉得,哎,若能跟随这样一位明君,学出名堂之后入朝为官或许也不错。

    只可惜,他刚学成不久,楚家就倒了,他到现在连太子什么样都还没见过。

    楚成一想起这些过往便心情复杂,但眼下这些复杂姑且不提——眼前,两位农家妇人面面相觑,接着又迟疑着看向了眼前的几个男人。

    楚成初时以为她们是不敢擅自到旁边吃饭,不由蹙眉,却见几个男人在相互交换视线后看向了她们:“你们去吧,把孩子留下就

-->>(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