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3021章 险地仁政
一条建造空中楼阁的道路,忘记了最关键的问题。

    那就是“政”的最后一步。

    住在黄土地上的一家人种粟米还是开辟水田种水稻?冶炼铁犁应该是弯刃还是直刃?一个孩子被另一个孩子欺负是应该让双方和解还是惩罚施暴者?一个妇女丧夫后挺着大肚子争夺家产应该怎么办?一个女子被父母被迫嫁给自己不喜欢的人是忍气吞声还是勇敢反对……

    这无数的问题,都是政的最后一步,都需要具体而现实的解决手段。

    人族有数不清的人,数不清的心思,数不清的活法,数不清的困难。

    人族最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更好的方法。

    仁政从来不是人族最需要的。

    不断的革新才是。

    方运认为,有教无类,即所有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是正确的,人皆可以为尧舜,也是可能的,但这个过程不是去追求什么尧舜周朝那种落后的文化、制度或生活方式,而是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努力,去达到内心的至高境界。

    坚守先辈优秀的精神是绝对正确,而且要不断坚守,但过度崇拜古老而轻视现在甚至未来,必然迈向腐朽!

    人可以仁,政则不能。

    仁政必然意味着亡国。

    方运最后列举出历史上无数例子,比如春秋五霸,比如战国七雄,比如秦汉的延续,人族每个国家的强大,其内在核心都不是仁政,用铁一般的事实击碎了假象。

    方运在这条最后重申,他个人特别希望人族是行仁政的,但实际上,在弱肉强食的圣元星,在更危险的万界,仁政是一剂剧毒。

    幻想和理想,一定要区别开。理想是应该有且可以实现的,仁政是应该有但属于不可实现的幻想。

    仁政可以当幌子,甚至可以假意树立为绝对正确,假意树立为普及世界的观念,但如果真正严格施行,自己的国民相信,那就会成为一个族群的枷锁,甚至断头台!

    孔圣认为仁能解决一切,而孟子则单独把仁与政相结合,重点阐述过仁政,所以,这第三条不仅批孔圣,也等于在批孟子。

    少数人看到这里,感觉方运好像收敛锋芒忌惮什么,这根本不是在批圣,甚至主要也不是指责仁政,更像是在说,我们即将遇到“仁政”无法解决的敌人,如果不抛弃一些东西,必然面临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