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六章 大酒馆樊楼
    (别有洞天之地,岂是寻常。)

    两人沿着大街慢慢向前走着,一路上蔡馨儿指指点点,眉飞色舞的为史文敬当着解说员。

    转过朱雀门,沿着宽敞的御街大道向前,走到街道最北端的金水河边,就看到高高耸立的樊楼。

    樊楼始建于唐代中期,居今已经有近二百年的历史,是徽宗皇帝时期东京汴梁七十二家最为豪华酒楼之首。

    那时汴梁的酒楼大多是两层结构的楼房,独独樊楼由东、西、南、北、中五座楼宇组成,每座楼皆高三层,是那个时期的高层建筑。

    登上樊楼,可以看到下面的御街和龙亭园林,还可以远眺清明上河园林秀丽的景观。

    据说仁宗时期的柳永那首脍炙人口的蝶恋花就是在樊楼写的: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名人在此楼上提了诗,此楼很快就成了名楼,再加上这儿装璜考究,菜肴也是别具一格,那有不吸引人的道理。何况那是个吃货盛行的时代。

    刚刚来到楼前就看到那儿停了不少装饰讲究的轿子,马车等显得格外热闹。

    史文敬是从大山中走出来的年轻人,那里见过这般场面,喃喃的:“还别说,这里比我们那儿赶大集时候热闹许多的。”

    “小声点,别摆出一副土老冒的嘴脸。”蔡馨儿拿着胳膊肘拐了史文敬一下。

    樊楼平时里就门庭若市,更何况现在已是春天的时节,人们都从家里走出来释放一下被寒冬压抑的心情,游玩的人很多。

    穿着各色服装的人在此徜徉,还有辽人,西夏人,西域等各族商人穿梭出入,人人沉浸在温暖的春光下,享受着快乐的时光。

    和煦的阳光照在樊楼飞檐翘壁上,映衬出一片斑驳陆离,竞如天上的宫殿,又好似波涛大海之中的海市蜃楼。

    樊楼那古朴的历史风貌与春光下迷人的倩影,一切都让人留连忘返。

    院子中东南北三座楼是供一般的富户商人所欢聚的场所,中楼则是仅限于达官贵人出入之地,快乐之乡。

    最高的西楼是任何人都不可踏入的,能出入那里的只有一位客人,这位客人是天下最牛b的人,这位最牛b的客人,姓赵名佶,也就是贵为天子的徽宗皇帝。

    蔡儿馨轻轻挽着史文敬的臂膀走进了院子。

    院子里摆放着花红叶绿的盆景。

    金黄色的迎春花,正绽放在枝头,在碧绿的叶子衬托也闪现着自然的风采,似在向人们点头示意,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低矮的樱桃在枝头上吐露着粉色的花蕊,似笑还羞,就象那怀春的少女。

    蔡儿馨挽着史文敬迈步在各色的盆景中,穿花绕树就如同一只快乐的小小鸟向中楼奔去。

    史文敬初到京城,第一次来樊楼,那里知道东西南北中各楼的讲究,只是目不暇接任凭蔡馨儿挽着走着。

    中楼是樊楼的主建筑,是五座楼中最大的一座,雕梁画栋,古朴典雅,真可谓是雕栏玉砌,形如天堂。

    来到楼前蔡馨儿左手撩着衣摆,右手拉着史文敬生怕他丢了似的,一步一个台阶的走到了三楼,若大的一层楼只有一个房间,推开房间迎面是八张碧玉屏风,上面雕刻着八仙过海的图像。

    绕过屏风就是一张碧玉的圆桌,桌子上的杯、盏、壶同为碧玉,就连桌子旁边放着四只凳子也是同种颜色的碧玉。

    对着桌子的墙壁上高挂着一幅孔雀登枝的水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