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119章
们又要说皇后如何如何。”

    明明宫怿登基不过几月,却好像过了很久似的,也是发生的事实在太多。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句话并没有说错,有着先皇的布局,那几大世家门阀不足为惧,借着逼宫的由头,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朝中进行了一番大清洗,顿时气象一新。

    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无他,作为一个皇帝,总是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当了皇帝才知道皇帝的难处,今儿这旱了,明儿那涝了,这里有战事,那里出了贪官污吏,事事都得他亲力亲为。

    当皇子的时候,还能躲还能藏,等当了皇帝,只能迎面而上。

    就不说别的,光给先皇上谥号,及下葬事宜,就让宫怿头疼了很久。无他,礼部拟上来的谥号他不满意,让他来拟,同样不满意。这边还没消停,那边先皇同谁同葬又出问题了。

    萧皇后在凤仪宫自戕了,赶在宫怿大封先皇后宫之前。

    其实她也是个聪明人,明摆着以萧家和上官家纠葛,宫怿不可能心甘情愿封她做皇太后,与其自讨没趣,不如自己结束,死也要死在皇后的位置。

    彼时,宫怿正为这事头疼,宁王乃萧皇后养子,他与萧家合伙叛乱逼宫,却和萧皇后没什么关系。萧皇后到底是一国之母,当时被禁足在凤仪宫,又凤体抱恙,株连到谁也株连不到她头上。

    当然宫怿可以用此事做借口,可同样萧皇后也可以用孝道来压制他。从名分上,她即是长辈,又是嫡母,没有一个堂而皇之的名头,宫怿一个晚辈动她很不容易。而彼时萧家遭遇大变,已经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放在她身上,利用余部在朝堂上逼迫宫怿封其为皇太后,偏偏就在这个时候,萧皇后自戕了。

    表面上,自然不能说萧皇后是自戕,实际上熟知内情的人都知晓。萧皇后深恨萧家人,临死之前留书一封与萧家人断了关系,做得十分决绝。

    萧皇后做成这样,宫怿心里再不舒服,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可两个先皇后,帝陵早已建好,元平帝曾留下口谕,死后与元后同葬,位置只有两个,却有三个人,怎么葬都是问题。

    总而言之,这件事缠磨了很久,最终还是三人同葬,只是萧皇后不在主墓室,而是葬在副墓室中,但丧葬事宜还是按照皇后的规制。

    这好不容易将一切琐碎事务处理完毕,宫怿终于可以把所有心思投注在朝政上,又有大臣提出新帝登基当广纳后宫事宜。

    这是每个新帝登基都该面对的事情,说是广纳后宫,为皇族绵延子嗣,实际上不过是一些大臣们动了小心思。

    就好像是一个恒古不变的轮回,皇帝为稳固皇位,犒赏亲信,朝臣为了家族传承,双方彼此进行的一种交易。人们笃信姻亲最为牢靠,就靠着这种手段,至少在一众皇子还未长大之前,朝廷是可保证上下一心的。

    这也是一种默契,偏偏这种时候,宫怿持了不同意见,以替先皇守孝为由,拒了此事。

    天子守孝以日代月,说为了守孝空置后宫,不过是个幌子。但朝臣总不能编排皇帝的是非,再转头去看当年太子为了迎娶太子妃,做出的种种事情,及至两人成婚已久,太子身边依旧除了太子妃,再无他人,就不免有人非议了。

    后宫不得干政,专宠易生弊端,皇后应该贤惠之类这些话题,被人拿出来说了无数遍,可宫怿置若罔顾,秦艽怀着身子,这话也传不到她面前来,传不到面前,她自然乐得装傻。

    这也是秦艽为何会这么对宫怿说的原因。

    见她娇嗔的眉眼,宫怿笑着捏了捏她的手指,又低头在她唇上亲了一口,才转身离开了。

    这一幕不出意料落

-->>(第2/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