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40. 风口浪尖
    不能全身而退的还有赵小慧。她一直在风口浪尖上,柳上青的敌人刘主任倒不为人所知。赵小慧是被刘主任叫过来做这个项目的。上一年的10月份她刚回国,正要回频道,但是其实她也头疼回频道。在她去美国的期间,频道发生了一个大变化,她的老上司升了,做了副总编辑,一个有虚名没实权的职位。新任的频道总监章自强,自己是一点儿也不熟悉。自己回频道还能继续做频道的新闻总监吗?她心中存疑。再说,自己去了美国还是因为争取当频道总监不利,才一气之下去的美国学习。她到此时,也仍然想着怎样杀回频道去。

    赵小慧和刘主任一拍即合。这个创意如此新颖,以至于赵小慧认为完全可以凭借这个项目再做出一个著名的节目来。她也不想当官了,她想挣钱了。

    在国视里面工作,即使做到了副台长,又怎样呢?跟编辑的收入差不多。这又不是美国,人家美国的电视网副总裁可以拿着几百万美金的年薪,但中国呢,副台长的收入有的时候还真不如一个普通编辑。当然这指的是不捞钱的情况下。捞钱捞得狠的可是要进监狱的。赵小慧对为官有些兴味索然。她40了,在电视领域不能说不有名,但是她的收入却和自己的名声不相配。她做的那个著名的曲高和寡的节目,没给她带来多少外快。她太珍惜名声了,以致于她可能是制片人里最清廉的一个。

    好了,到时候了,她赵小慧要名正言顺地把名气变成现金。其实,一个节目经常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来它的创作者的性格,心态,以及价值观。赵小慧此时的急功近利,过分地变现资源也成了这个节目的特点。

    鉴于这个节目的特殊性,台编委会允许赵小慧和高健各自成立了自己的制作公司。这在国视是一次脚步迈得很大的尝试。连台长、几位副台长在内,每个人都捏着一把汗,人在做,天在看。台长们其实也没有搞懂这个风险投资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鉴于赵小慧过去的节目成功经验,台编委会仍然在四月份的时候允许了这个节目的上马。这里面已经没章自强什么事了,这是整个台编委会的决定。

    台长是这么想的,当时台里主任和制片人的矛盾已经无法忽视了,制片人这一科长级的群体已经因建设新大楼而冤声载道。建新大楼是台里自己出资,这就挤压了员工的奖金等等收入。台长必须找一个渠道疏解这股不容忽视的反对浪潮,重整台内的纪律,这样,赵小慧和刘主任的联手也就成就了台长疏解台内矛盾的一个办法。

    项目还没有开始,台里就已经向制片人群体宣布了这个项目的实验意义。所有的制片人都在拭目以待。这时候,柳上青再打电话给她在台里的朋友,一谈到这个项目,是朋友的也变成不是朋友了,均告诫柳上青不要在这个项目上捣乱。柳上青即使是跟广电部的朋友提起这个项目,也被质疑,这个节目是赵小慧的创意啊,怎么会是你的呢。以赵小慧的名气,恐怕连李锦云的老总都会相信这个节目与柳上青没关系。

    柳上青的主攻对象不是赵小慧,她愿意自己说是自己的创意,随便她,柳上青要搞掉的是刘主任。

    柳上青除了借债,维持公司外,就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监看这个节目上。

    柳上青还颇有了些乐趣。当你看到敌人的短板一点点露出来的时候,那是非常令人兴奋的。

    8月份终于到了。

    在论坛上,网民“农民”一直在发言:“声讨国视,兑现承诺给海选前5000名的选手每人5万的贷款。”

    “农民”的发言得到了不少人的应和,柳上青没跟风,她更愿意看帖子,而不是写帖子。

    为了不让自己的帖子沉下去,“农民”看来也是一睁眼便盯着论坛的,他一遍一遍地发,看来实在是太气愤了。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