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198章 198.番外
    从乾元十五年卫成升任通政使,卫彦便时常随双亲入宫, 但凡皇上在宫中设宴说要与群臣同乐, 这种场合就总能看见他的身影。当他还是个小少年时, 就在皇上跟前挂了名, 不止一次得过厚赏。他自幼就是众多官宦子弟跟前的绊脚石,给别人的幸福生活增添了不少磨难。

    给他开蒙的游先生说,卫彦有状元之资。

    皇上也说过,这孩子踏踏实实走, 说不好能赶超他父亲。你看前有二王有三苏, 本朝如何不能有双卫?萌生这念头的时候, 皇上还没注意到卫煊, 后来才知道,他们是一门三父子, 皆权臣。

    这是后话了, 总之卫彦他生来就背负了许多期望, 显露出天资之后, 更有无数人等着他应科举。乾元二十三就是科举年,这年他十五,许多人认为他该要下场,毕竟这时候卫彦就已经是国子监里最出色那批,旬考月考包括年底的岁考他总能位列前几,还不敢说稳拿第一, 前五妥当。

    在国子监排前五的, 能怕考吗?

    人人都等他下场, 想看他能交出怎样一份答卷,卫彦却没应这科。这年京城解元便是国子监监生,次年会试,头名还是他们国子监的,五月间殿试考完皇榜张贴出来一看,国子监险些包下一甲,可惜榜眼是地方上出的。状元和探花是同窗,相互之间熟稔得很。

    后来他俩还回了国子监,回去留下墨宝,挂上匾额。

    卫彦看着他俩送来的匾,松了口气,心道还好,没把他先前看好的位置占了。

    两人也看见卫彦,尤其状元郎,特地上前去同他说了两句,说:“可惜你没下场,也幸好你没下场。”

    这话大家会儿都听着,回头就有这届状元忌惮卫彦,当众跟人低头的说法。状元郎听着没觉得有什么,一则谦虚是美德,贬自己抬别人有什么错?再说人家是一品大员家公子,前程锦绣着,他迟早要越过一众同窗走到最前头,提前给垫个脚有什么关系?

    世人总觉得考上举人、进士或者说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就算功成名就。

    真正考上才知道,这才到哪儿?早得很呢。

    往前看,三年一届被埋没的状元有多少?前头几届的状元好像都没成大器,混最好的现如今还在四品上,混得差的已经因为犯事退出官场了。当然四品官也不算小,同卫成一比较,状元出身的四品官就不太够看。

    那状元一番恭维,卫彦却没太领他情,对比其他有些同窗的热络,他只说了声恭喜,转身同兄弟卫煊谈事情去了。

    卫煊是乾元二十四年岁首通过选拔进的国子监,他来之后,两兄弟之间便有了照应,每回放假还能一道回府去。卫彦不喜同生人多话,跟亲弟弟还蛮能讲的,同窗时常看到对他们爱理不理的尚书府大公子跟他兄弟说说说,反而他兄弟不怎么吭声,经常都是“嗯”“啊”“哦”。这么聊着卫彦也不嫌难受,他甚至还乐在其中。

    回想几年之前,卫彦初入国子监时,出够了风头。

    他兄弟却十分低调,只是课上被教学的先生点到名才会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平常言语不多。一个屋住着的都说他脾气还好,人也随和,就是不爱开口。

    说着又补充道,不爱开口也没有什么,总比卫彦一张嘴就气死个人强多了。还有人私下小声嘀咕说这两兄弟脾气性格方方面面差太多,真不像是一家子。

    “你觉得谁好?”

    “那还用说?卫煊啊,他才像个学问人。”

    “可卫彦这样的,更有前程吧?他和他父亲吏部尚书卫大人太真像,听我爹说,卫大人就是那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人,什么都敢管,进官场之后没怕过。”卫成是以大胆闻名的

-->>(第1/5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