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122章 122
    乍一听见升官, 姜蜜有些茫然。不光他,过来开门的卫老头也一样。

    “又要升官了?前头不是刚升过?”

    卫老头心里还犯嘀咕,之前听别人说过,文官想升职比较难,因为立功的机会不多,主要靠述职考评, 根据评价决定升迁。哪怕官运好的很多也是三年一跳,哪有像三郎这样一年三跳的?

    卫成不清楚他爹在想啥,他边走边问:“爹今儿个是不是没出过门?外头传那些听说了吗?”

    “你是说国丈多行不义遭了雷劈?”

    “嗯。”

    “这事儿都传疯了,不用出去就能听见有人边走边唱, 我们下午还在说能有这么巧的事?是真的?”

    卫成点头, 说:“是真的, 具体怎么个情况不清楚, 人的确没了。国丈一没,他膝下几个儿子全要丁忧, 就空出了职位来, 那职位要紧皇上不敢随意提拔人,有准备让我顶缺。这事我进宫的时候听皇上提了一句, 圣旨下来之前不敢说死, 爹你们知道了也别出去声张, 等等看吧。”

    听到说升官吴婆子也从屋里出来了,问他大概是升几品?

    “还不一定的事……”

    “每回都这样, 我还不知道你?就说几品吧!”

    卫成停顿一下, 跟着比出四根手指。

    “四四四、四品官?”

    “皇上有心将我调去通政司, 做右通政,是正四品官,衙门里的三把手。”

    吴婆子腿一软就要往地上滑,好在她边上就是姜蜜,姜蜜眼疾手快扶了一把,才让她稳住。这会儿吴婆子整个人已经神游天外了,那模样很像当初诰命加身的时候,她也是这么一脸痴傻,啥事儿都顾不上,脑子里只有正四品官,正四品京官。

    八辈祖宗在天有灵,祖宗保佑。

    刚才一直没吭声的砚台仰头问说:“四品官很大吗?”

    姜蜜摸摸他头,说着要是在地方上四品是很大的官,在京城嘛,头顶厉害的还多,“可你爹这么年轻,这年纪很多都还在考举人,能当四品官厉害极了。”

    砚台听着这话也很兴奋,脸蛋红扑扑的,姜蜜知道他心里对男人存着崇拜,只是嘴硬不说。

    “对了,相公你说通政司,这通政司是什么衙门?”

    卫成带头往厅里走,进屋之后坐下来才说:“官员呈递进宫的文书就从通政司走,还有民间伸冤,包括登闻鼓告御状的全都归通政司管。那衙门里最大的官是正三品通政使,通政使姓刘。刘大人年事已高,精力不比年轻人,这两年管的事越发少了。那边衙门大小事主要是左右通政商量着办,国丈先前能拦下那么多状告他的很大一方面就是把持了通政司,堵了皇上一双耳。”

    “这个通政司比翰林院咋样?”

    “不好比较,翰林院是个修书编书外加给皇上读书讲经的衙门,这边做学问的多,做实事的少,活都清闲。读书人稀罕翰林院出身,这个出身是块好踏板。你有能力在这儿熬几年就会去其他衙门,一直在这头待着也不见得是好事。”

    很多老翰林就是做学问厉害做实事不行,他们编书修书带带新选进来的庶吉士就是半辈子。多数人并不想在翰林院一待半辈子,他们只想拿翰林院当跳板,显露出才能好尽快去实权衙门。

    卫成走的这条路就是科举出仕的读书人做梦都想要的。

    虽然没直接说通政司好,吴婆子又不傻,能听不懂?她褶子都笑出来了,乐够了才说:“这衙门好,以后再有严彧那种不长眼的说老婆子我不配封诰命,就让他找你说,告御状你们管的。”

    卫成&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