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134章 穆桂英出场
    “末将当时,倒没想那么多。只想救那些百姓。”高顺心喜。 旋即想到,数十万百姓还在挨饿呢,便神色一正:“主公,三郡百姓,来势汹汹,仅凭先锋营之粮,是坚持不了多久的,应调寿春之粮,解燃眉之急。” “你需要多少粮食?” “三万石。三万石就行了。可以支撑到明年秋季。”高顺激动的道。 吕布心算了下,三郡百姓,近乎百万。区区三万石粮食,能坚持那么久吗?” “你算的不对吧?” “主公有所不知,供应逃难的百姓,跟供应军队不一样,只要两天内,能喝到一碗稀粥,就很满足了。” 吕布苦笑道:“若以此救济百姓,我还有什么脸面治理扬州啊?” “两天一碗稀粥,你能受得了吗?” “那主公的意思是?”高顺也想多供给一点,但就怕吕布不肯。 吕布道:“寿春之粮,还剩十三万石,你拿去十万石。让三郡的百姓,每天两顿,每顿一碗稀粥,一块面饼,再带上点大酱,沾着吃。哦对了,最好再挖点野菜,熬汤喝。” 高顺咽了一口口水,一脸震惊之色。 “一碗稀粥、一块面饼,很多吗?”吕布问。 “恕末将直言,就算百姓们没有遭难,也不敢这样吃啊。这都快赶上军队的伙食了。”高顺拱手道:“主公不用如此耗费,只要每天供给一碗稀粥,他们就很感恩了。” “稀粥有什么吃的?就一点米汤,一泡尿就给尿没了。喝再多也饿。” 其实吕布很不明白,汉朝的人,怎么就那么经得住饿,每天两顿或者一顿,每顿喝点粥就行。就这样的伙食,还有长得肥头大耳的。 “主公,他们是流民,只要能保住性命就行,不是来享受的啊。” “一碗稀粥,一块面饼,你跟我说享受?高将军,你有没有试过,每天只喝两碗稀粥?你知道饿了是什么感觉吗?流民也是人啊,他们的饭量,跟你是一样的。” “扬州在我的手上,我绝不允许我的百姓,苟延残喘的活着。” “既然要救济百姓,就要有救济百姓的样子。要让百姓们感觉到,跟着你有前途、有希望,别搞的跟施舍叫花子似的。” 说到这,吕布很认真的道:“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叮嘱先锋营的士兵,不许打骂百姓,不许侮辱百姓,站岗巡逻时,要有精神,跟百姓说话时,要面带微笑。要让百姓觉得,这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部队,同时又很爱戴百姓。如果做不到该打军棍就打军棍,该斩首就斩首,绝不能留情!” “诺。” 高顺终于明白,吕布为什么要耗费这么多粮食了。说到底,还是‘民心’两个字。 扬州七郡,本是袁术的地盘,袁术失德,丢了扬州,曹操又洗劫百姓。但这并不代表,吕布就是好人,新来的势力,能否获得百姓的认可,在扬州站稳脚跟,还得用实际行动去证明。 但这样一来,要面临的问题也很多。 首先就是粮食的问题,十万石米粮,也仅够支撑到明年二月。 豫章、会稽、吴郡,也没有兵力去接管。 扬州其他地方,及各部将士,都需要用粮,缺口很大。 “主公,公台先生求见。”第二天早上,吕布刚起床,就听见张枫禀报。 “不见。” 吕布不用想都知道,陈宫肯定要反对。 但旋即一想,十万石粮食被运走,寿春城也的确没有多少粮食了,倒是个很棘手的事情。 于是叫住张枫,说道:“让他到大厅等候。” “诺。” 洗漱完,吕布赶到议事大厅。 “主公。”陈宫一脸焦急之色。 “等等,你先别说,听我说。”吕布实在不想听陈宫唠叨。 “三郡百姓,我是一定要救的,没有粮食就去找粮食。先从丹阳、庐江、建安三郡,各调五千石军粮,解燃眉之急。我会再写手令,让萧何调粮前来。” “如果还是不行,我会押着被俘的曹军将领,去一趟兖州,逼迫曹操,早日送来粮食。” “我说完了,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吕布看向陈宫。 陈宫怔了怔眉:“没,没有了。” “没有就好,退下吧。” “诺。” 陈宫有些尴尬的离开。 对于十万石军粮的事,他没有要阻止的意思,只是想献策而已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