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510章 找一下传国玉玺?(求订阅,求推荐票)
实话实说唉声叹气指着桌子上的字帖道:“今日有人献上一幅字帖,我原以为是真的《兰亭序》,没想到是赝品,唉。”

    “哦?”王继恩颇为感兴趣道:“我看看。”说着,他慢步向前。

    王琛把字帖挪了挪,方便王继恩看得清。

    来到书桌前的王继恩低头看了起来,他刚开始没说什么话,但是越看脸上的表情越讶然,大概半分钟后,他哎哟了一声,抬起头道:“琛哥儿,这《兰亭序》谁献给你的?”

    王琛撇撇嘴道:“还能谁,郑国夫人。”

    这些话跟别人不好说,跟王继恩没什么不能说的,可以非常肯定地说一句,在北宋时空,谁都有可能出卖自己,包括柳琦红,唯独王继恩不会。

    因为王琛是王继恩的唯一继子,虽然不是亲生的,但实际上已经代表着王继恩的香火,自然,哪有人打死王继恩,他都不会出卖王琛。

    没想到的是,王继恩一脸惊叹道:“郑国夫人好大的手笔,她这是对你提了什么要求吧?”

    “嗯,她让我救她。”王琛说完后补充了一句,“只救她一人,不包括违命侯。”

    王继恩哈哈大笑道:“凭这幅字,救她值了!”

    王琛呃了一声,“爹爹什么意思?”

    王继恩摇摇头道:“你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这幅《兰亭序》绝对是书圣王羲之真迹。”

    王琛啊了一声,“怎么可能?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人,那时候还没宣纸呢,可是这上面用的是宣纸。”

    “你呀,平日里别人还说你学富五车,连这点常识都不知道。”王继恩笑骂了一句,解释道:“东汉安帝建光元年蔡伦死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一带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一天,孔丹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因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孔丹取之造纸,经过反复的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我们熟知的宣纸。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就是为了纪念孔丹,在唐朝之前,这种纸只流传在名流贵族,一般人哪里知道?”

    噢!

    原来是这样啊!

    王琛喜出望外道:“那按照爹爹的意思,这幅《兰亭序》是真的?”

    “肯定是真的啊。”王继恩指着上面道:“你看上面除了王羲之的印章外,还有谢安诸人的印章,永和九年,王羲之和当时东晋的名士谢安等人,相聚绍兴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兰亭一起做修禊的事,当时二十六人赋诗四十一首,并聚诗成集。王羲之于酒酣之际乘兴用鼠须笔在蚕茧纸上为诗集写了这篇序,记下了诗宴盛况和观感,你数数上面是不是二十六个印章?另外,这种印章格式只存于东晋时期,和如今大不相同,还有这字迹,哪怕临摹能有其七分神色?”

    这些典故王琛还真不太清楚,他低头数了数,还别说,真的是二十六个印章,并且这些印章的格式和宋朝唐朝时期非常不一样。

    我靠!

    是真的!

    居然是真的!

    得亏刚才哥们儿以为是假的,差点一把火烧了。

    王琛心脏噗通噗通直跳,想到了一件事,自己把这幅《兰亭序》拿回现代社会,凭借现代社会发达的媒体,绝逼分分秒秒能够传遍全国各地甚至整个亚洲,到时哥们儿能挣多少能量值啊?

    说不定一下子凑够学习机甲的能量值都不一定!

    王琛眼神炙热地看着眼前的《兰亭序》,这不仅仅是天下第一字,对于他来说,是迅速发展自身步伐的契机啊!


-->>(第3/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