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38章 华人定居点
    凤凰城的据点更适合耕种,土地是平坦的,一马平川,重要的是土地非常肥沃,适宜种植农作物。

    陈承宇在凤凰城领地的地图上,横平竖直的划分成几个区域,在就近水源的地方,设计各个区域的定居点,负责本区域的农田耕作。

    又购买来大量蔬菜种子,有的是从中国带这来的,这些新鲜的蔬菜不但解决了本公司员工的蔬菜问题,也给当地人带来了新的口味。

    可以预料:近期内,定居点可以做到自给自足,完全解决吃饭的问题。

    皮纳尔县挖到铜矿了!这个好消息如春风一般传遍了陈承宇的团队,人人激动不止,这意味着回报来了。

    尽管在挖到二百米深的时候,就有稀少含量的铜矿,证明确实有铜,但是含量不高,说明无开采价值。

    一直挖到离地面深七百多米的时候,终于挖到富铜大矿脉。

    尽管已经提前预知了结果,但陈承宇还是高兴万分。

    消息传出,全美国各地地理地质专家学者,纷纷前往皮纳尔县,亲身近距离接触“热液蚀变斑岩铜矿分带模式”,实地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地质专家沃森先生来自英国,他是一个严谨的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看到陈承宇的论文之后,他是不以为然的,他是带着轻视的目光读完这篇文章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地质学家、矿物学家加入了关于“热液蚀变斑岩铜矿分带模式”的大讨论。沃森先生也发表反对论文,加入了激烈的学术辩论之中。

    最近听到陈承宇说用论文上的方法直接实地找矿,沃森先生干脆从欧洲赶到美国,随着专家学者们一起来到皮纳尔县,进行实地勘探。

    50多名地质学家、矿物学家拿着陈承宇的论文,在陈承宇的领地以外,照本宣科,现学现卖,居然在附近找到了三个铜矿。

    这下子,50多名地质学家、矿物学家高兴得又跳又笑,象一群小孩子一样。他们租用了陈承宇的挖掘机,挖到了矿脉,都是富矿。

    他们凑钱成立了50多名股东的铜矿开采公司,购买了杜克工业园生产的挖掘机、拖拉机等机械,在陈承宇的指点下,一帮原本清贫的老学究先生们,慢慢成为资本家。

    最感激陈承宇的,莫过于这些专家学者们的家人们,原来以为这辈子就是清贫的度日了,谁知道临老还有好过的一天,饮水思源,不约而同的写信感谢陈承宇,有的还亲自上门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多家报刊报道了这件事:

    《地质学界的一颗新星正冉冉升起》——《今日美洲报》;

    《56名专家学者因较真成为铜矿公司大股东》——《洛杉矶报》;

    《神奇的东方神童点石成金,众专家受益》——《波士顿晚报》;

    《地质学界的一场盛宴》——《太阳报》;

    《一篇论文引发50多名百万富翁》——《太误时报》。消息传开,凤凰城涌来大批投机客。

    这个亚利桑拿准州的小城,在全国声名鹊起,热闹起来。估计准州申请成为正式州为期不远。

    陈承宇订购选矿和冶炼铜矿的设备,想到现在的铜价比较便宜,就只订了二套生产线。又发了一封电报给坐镇杜克实验室的格兰小姐,选矿和冶炼铜矿的设备到达之后,派遣几名技术人员过来,把人家的机械吃透,以方便以后生产同类机械。

    陈承宇嘱咐法兰克先生,今年年底一定要出铜锭。法兰克先生拍胸膛担保,不用年底就能出铜锭了。

    传教士本尔先生在他的《圣使随行录》里郑重写道:

    “……谜底终于揭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