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六百三十四章 全盘分析(3)
    沈喻笑了。

    “那是因为歌谣传唱的过程中,有好多发音以讹传讹,最后搞错了的原因——你再琢磨琢磨,这个地方其实咱们相当熟悉。”

    我只好不停重复了几遍这个奇葩地名,很快,一个烂熟于心的名字跃进了我的脑海!

    “挥剑狗——呼犍谷?!”

    “对啊!闻廷绪的爷爷怎么说的,他说,闻家的祖先是陇西人,后来迁居到了塞外,再后来,在清朝末年的时候,他们又向北迁徙,从法库门越过柳条边,最后定居在长白山下。

    “闻家人倒没听说过有鱼脸的后代,不过闻爷爷说,自己的家族出过疯子,那个疯子叫闻门子,正是他唱出来这首歌,而且还预言闻家后代将来会迁往魏阳。”

    我也激动起来。

    “闻家人和隗家的迁徙方向并不一样,但他们都是从陇西出发,一个向东南移动,一个朝北方移动。”

    “而且在隗家的历史上,从来就没有提过有闻家这一支的存在。”沈喻启发我。

    我不禁一惊:“难道,闻家是枹罕北塬山那一支的后代?”

    沈喻摊摊手:“目前看来,就是如此。不过如果认真分析后面发生的事儿,倒是能为以前的那六个问题找到答案——你还记得刚才两个时期的六个问题吗?”

    “当然记得。第一个问题是,国师是谁,他为什么要选中弱小的西夜?”

    “你来回答。”她突然对我说。

    我被她一指,一时间没有明白过来,呆呆地愣在那里。

    “这是课堂问题,回答出第一题,以后你就能举一反三了。”

    沈喻喝着水——我看看桌上放着空易拉罐,这已经是她打开的第十二瓶苏打水了——今天是火锅太重口吗?她为什么不停地喝水?

    “别走神!”她突然提高声音,把我吓了一跳。

    “国师……是从昭武九姓地区来的,那里属于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流域,所以又被叫做‘河中地’。河中地存在着一些粟特国家,粟特人以经商著称,善于理财,‘父子计利’,而且河中那地正好是东西方交界之处。早年亚历山大东征,还在当地建立过许多希腊化国家。

    “因为多种文化交汇,所以当地居民思想活跃,信仰复杂——当年中国的许多外来宗教,比如佛教、祆教(拜火教)、摩尼教(明教)、景教(东正教)以及许许多多的小教派,其实都是经由河中、先传西域,再传中国的。

    “所以,当年的丝绸之路,除了商队,还有各种传教智人,这个国师是不是也是其中的一员呢?”

    沈喻点点头:“接着说下去,为什么他要选中西夜?”

    “用排除法来看,第一不是因为国力,因为西夜积贫积弱,并非大国;第二不是因为地理,西夜当时已在沙漠腹地,行走丝绸南路的陌生人甚至不知道有这个城国的存在;第三,传教一般都是人口众多的大邦,西夜显然也不是一个传教的理想地点。所以,难道是有什么东西,吸引着他非去西夜不可吗?”

    沈喻点点头:“没错。我翻过资料,粟特人除了理财、经商,其实还有一种特殊的才能。”

    我接过话题:“对!粟特人还善于寻宝、鉴宝!当时有很多西人‘憋宝’的传说,史书上也说,当年唐朝的长安城里,许多宝贝都被粟特人找到带走了,有一种珠子叫做蛇珠,是从蛇身体中孕育的宝物,蛇珠长相与蚌珠相似,只有粟特人能分辨。”

    “那你明白了吧?国师为什么会选择西夜?”

    “因为西夜国某处有巨人头骨?!”我恍然大悟。

    沈喻笑了,这次笑得相当开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