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六百一十一章 科学会之说明(2)
    昭怙厘文书收录有永徽四年佉沙(莎车)国笺文,佉沙王报大都护说,自贞观二十一年,郭孝恪发牒斥问西夜后,该国“绝于通途之外,颇有悔悟之心”,并强调西夜国人“孤悬大漠,独守荒城。自闭门户,不复出行”,而且西夜人“弃子合城,收呼犍谷。熙熙于都城之内,未知其所为也。”

    看到这里,我不免隐隐约约觉得有些奇怪。

    要知道,根据文书所载,贞观十九年的时候,叶尔羌河便因为大沙暴填河改道,原来在良田商路中的呼犍谷城已经孤悬沙漠,成了绿洲中的城市。

    绿洲并不能养活多少人,而且西夜国把第二大城子合都废弃了,还把全国之人迁移到呼犍谷城中。更何况之前西夜在吞并蒲犁、德若和依耐三国,侵略无雷国的时候,把所有人口和锅釜掳掠回城。

    这样算起来的话,小小的呼犍谷城里已经堆积了上万人口,无论人吃马喂,西夜国都负担不起这么多嗷嗷待哺的嘴巴。

    我只能想到一种可能,但显然的是,作为大唐安西都护的郭孝恪,他或许没有想到,或许已经想到,但不愿再管。

    因为当时唐朝刚把突厥的势力赶出去,在西域立足未稳,对于当地的城邦国家,安西都护府并没有统地治理的欲望,也没有设置郡县的能力。

    郭孝恪名为都护,但自己的实力也捉襟见肘,他只能采取绥靖政策,只要得到这些小邦之主们的威严和服从,一切都好说。

    而西夜国在都护发牒痛斥之后,立刻表示服从,不再侵扰邻国,而且还“闭门思过”,一副乖乖宝的样子,这种姿态对郭孝恪来说足矣。

    只要各个城邦尊重都护府的威严,服从都护府的指令,其他事情都可以不管——哪怕呼犍谷城中血流成河,哪怕那里发生着人吃人的惨剧。

    贞观二十二年,西域大都护郭孝恪带兵进攻不服都护府管理,勾结突厥的龟兹国。他在阵前不小心被流矢射中而亡,战死沙场。

    接替郭孝恪的,是大唐的外戚谯国公柴哲威。

    柴哲威是太宗同母妹平阳公主之子,平阳公主在父兄起兵建立唐朝时,立下了赫赫功勋,她训练出一支女兵队伍,号称“娘子军”。长城上的著名关隘“娘子关”就来源于娘子军的驻守。

    千年之后,娘子关建了一座发电厂,周围盖了电厂职工居民楼。电厂离周边的县城都很远,长夜漫漫,无法消遣。于是电厂的一位干部就坐在窗前,仰头望星空,低头写,打发时光。

    这个人,就是后来写出三体和流浪地球的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

    总之,柴哲威是驸马之子,是皇室嫡系,他比从瓦岗军转投唐军的郭孝恪底气足多了,起码在往朝廷要资源这件事上,他是要兵有兵,要钱有钱,要粮有粮。

    再往下看,其实呼犍谷城中杀戮并非没有上报的信息。

    贞观二十二年春,有商队从伊州去大小勃律。商队离开莎车国向西,中途遇到大风沙,“遮天蔽日,不知西东”。队里的向导提出,“由此径北,有国曰西夜,有城曰呼犍谷,原为商道大邑,后县(悬)于大漠,闭门锁户,不复再出。今进不得,退不能,何不北向入城,暂避风沙。”

    商人和随扈接受向导建议,他们开始躲着风沙,迤逦北行,第二天午后时分,风沙减弱,他们隐隐约约望见前方有一座城市。

    “黄沙迷乱,如浮城也。城中有巨像矗立,如大浮屠,止至腰胯,双腿翕然。”

    我继续读下去,当时风沙已经减弱,商队又急着赶路,所以他们商议,决定暂不入城,而是掉头向南,原路返回,继续自己的行程。

    可见当时的西夜国呼犍谷城,已经开始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