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四十七章 避而不谈
了,算起来就是汉代。”

    出来旧院子,萧寒说:“咱们去旧戏台看看吧,那里的五六块石碑中有一块是修复的,**当年被砸成几块垫了大队猪圈,后来村里出钱又给拼凑到一起,上面有汉光帝到过此地的记载,石碑落款就是汉末的时间。”

    沿着青石路走到中段向右转,突然豁然开朗的一个广场,大约有三四亩地大,一个残破的戏台在这个广场最里面,朝阳斜射进戏台塌了一半的房顶,忽明忽暗。戏台左右两侧各有几个石碑,明显都是后来弄过来,破坏了原有布局,就像犯错的孩子,局局促促站在哪,有些不安。

    萧寒介绍说镇里本来准备修复这里,弄个文化广场,但不知为何就开了个头,戏台都没把顶子搞好,接下来就再没下文了。

    欧阳一的父亲很仔细读了每一块石碑的碑文,由衷赞叹又有很多遗憾:“不要说其他,这每一块碑都是深厚的历史,最宝贵就是这块后来拼起来的。孩子,你去过杭州吗?”

    看萧寒摇头,欧阳一的父亲说:“著名的杭州西泠印社,藏有一块‘汉三老讳字忌日碑’。此碑立于距今1900多年的东汉光武帝时期,碑存217字。当时这石碑在浙江出土后,历经破折差点被卖到外地,后西泠社发起呼吁,浙江很多名流捐款一万多大洋才买回——当时北京的一个四合院也就三四百大洋。后来那块碑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称为 ‘浙江第一碑’,也成了西泠印社的‘镇社之宝’。”

    说到这里,他很心疼的点着这石碑:“这跟‘汉三老讳字忌日碑’应该是同一时代的,只是被砸碎后很多字已经无法辨识,再加上所谓修复更是糟糕,拼接都没做好。只是这应该是乡下人篆刻,其字都很普通,行文也只能达意,尽管这样,也应该好好保护起来!”

    转出戏台广场,欧阳一对萧寒意味深长的说:“这么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官员们却如此不长进。孩子,你读完研后有就机会就从政,将来回来当个父母官,好好治理羽县、青山镇,相信都会大变样的。”

    萧寒呵呵笑了:“叔叔开玩笑了。我们现在都是新闻民工,人事关系都在自己口袋装着。就算将来有了公务人员的身份,没有任何背景也得从科员熬起,机缘巧合加运气好,熬到县委书记也到了猴年马月了。”

    欧阳一的父亲伸手拍拍他的肩膀:“万一呢!”

    萧寒没有问“万一什么”,他只当一句玩笑话。

    昨天知道欧阳一的父亲跟省长是好朋友,晚上也不由想了想,但欧阳一的身份跟他一样,如果能操作,这个“万一”早就操作了。

    回到萧寒父母那边,萧寒的母亲正在剁馅子,看他们进来笑着说:“上车饺子下车面,今天中午咱们包饺子吃!”

    欧阳一的母亲洗手也帮忙,萧寒与欧阳一的父亲坐在院子里聊天,但再没提这个“万一”。十二点多,欧阳一回来了,徐秉福没下车,说渔家乐有客人便踩油门走了。

    萧寒看欧阳一脸色不喜不怒,没有问采访过程,估计就是走了一圈,结果就是徐秉福早上说的“要么没好脸,要么避而不谈”。但欧阳一开口却说收获很大:“有两个局的局长拿出账本,还振振有词‘我们这欠得多了,你这几千块往后排吧’,我就装作好奇翻了翻,我地个娘啊,有一个局一年吃了五十多万!”

    欧阳一的母亲笑了:“你的娘在这里包饺子呢,你也洗手来包吧。”

    欧阳一答应着伸出胳膊到萧寒鼻子边:“你闻闻有味吗?我现在闻啥都是鱼腥味,我估计有只猫在,肯定会扑上来把我吃了。”

    萧寒哈哈笑,然后很认真闻了闻:“没有吧,我只闻见香水味,我给你打水好好洗洗。”

    萧寒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