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十一章 娘娘关倒了牌楼,娘娘庙脸面何在呀
    元一午睡时,方思缜帮哑婆婆给后坡下的羊圈加固了门窗,又帮她去崖下的潭里收了网笼,看网笼里二十几条赤鳞鱼,惊奇地看看哑婆婆,哑婆婆只笑,在溪里收拾了鱼,才一起回去。回去时小道士又开始写字儿了,在她身后坐一会儿,自己也取了纸笔,在地上的大书案上沉下心,一笔一划写起来。小道士喝水会给他倒一杯,这一次只需要写两百个,时间还早,听她指挥背了她下另一边山崖,下面也是一条溪流,水清且急,岸上全是桃树,树上桃子不太大,跟元一小拳头差不多大,挑熟透的摘了,皮扒掉,果肉白里透着红丝儿,吸一口,至少进嘴半个,清甜清甜。小道士指指另一棵树:“那个带尖儿的桃,脆,这个圆的软。”两人又吃了脆的,然后摘一堆堆地上,小道士猴子一样蹿回去,从上面扔下一个大蒲包下来,方思缜装进去,背回庙里。

    哑婆婆已经炸好赤鳞鱼,元一一碗青菜粥,方思缜再加四个馒头,配一碟儿咸鸭蛋,一碟儿蒸咸菜。吃饱了,背包给换成背筐,下面放桃上面放点心,还给他煮好的咸鸭蛋十只和一大饭盒蒸咸菜。伴着快坠下山的夕阳踏上归程。

    周二神武返校,真听元一话,背着编的更细致些的背篓,枣儿、葡萄、桃、咸蛋、咸菜,手里提床厚些的被子和换洗衣服。回来十天折腾出一千多块的山货,答应元一回来时给她带个地球仪。

    周天时方思缜又如约而至,这次给元一带一盒徽墨和一捆湖笔,高兴的元一每天从早晨醒来都露两个小梨涡儿。方思缜再来时,师父给拿出一包钱,“我们久居山里,跟外边都断了联系,元一每天提笔都得念一句,师父砚好墨不好,师父纸好笔不好,听的我耳朵起茧,你拿来的墨和笔,称了她的心了,这些钱,你给酌情换成墨和笔,品质再好些更好,贵点也不怕。还有纸,如果有好宣,各式各样的,麻烦你给弄一些来。”方思缜接过来,沉甸甸,回去后打开布包,居然有三千块,自己工资得好几年,挑挑眉感慨一句:“这真是当衣钵传人养啊,可女观怎么能传给男徒弟呢,还是个不忌荤的,这得开开眼啊。”

    到了农历八月初,学校放了秋假,农村学校嘛,秋假比暑假长,整整有二十八天。放假那天哑婆婆又提前下山,给元一把被窝笔墨全搬回庙里,顺便给严老师带来一个满月发汗方子,治疗月子病的,送了严老师一坛子黄酒,纸包里有枸杞、大枣、参须。

    放了假的元一也没农活儿可干,但还是五点钟就起床,六点早饭后就开始早课,打坐的时候,常常入定,某天入定后,没睁眼,习惯地动了神念,刹时间,一整个山脉的情状显在她脑海里,心里哈哈笑着,面上不动声色,这一座山,从一草一木到一水一石都再也瞒不了她的眼啦,开心啊,记下来,等哥哥上来,告诉他哪儿哪儿有药材,哪儿哪儿有山果,哪儿哪儿有大鱼,哪儿哪儿有野鸡蛋,哪儿哪儿全是山兔子,哪儿哪儿……

    星期天方思缜又来了,师父挥挥手,大的就驮小的满山乱蹿。摘了山果,剥了核桃外边的绿皮,又敲开取白嫩嫩果肉给她吃,逮了野鸡,塞一肚子山菌野葱大树叶捆结实,裹了泥烧叫花鸡给她吃。筐了野鱼抹了盐巴烤给她吃。最后放到背筐里跟小猪似的背回来,睡迷瞪地还咕噜“方哥哥。”睡醒了一起写字儿,中午吃一肚子乱七八糟,晚上哑婆婆就熬浓浓小米粥配花卷和小菜吃。走时背筐里一筐吃食儿,连着几个周都成习惯了,一回军营,那几个吃才就会等在大门口抢背筐呢。

    九月底那个周末,神武回来啦,放月假呢,兴冲冲地布置一番,周天一大早儿全家就上了庙里,元一做早课呢,一家人也不打扰,四下里找了活儿干,向来如此,只要上山来,一家人就会把平常这两老一少干不来的活计都给干了,比如劈柴,清灶膛,清烟道,清阴沟,清厕所,娘娘则帮哑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