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五百零七章 国将乱必出妖邪
世侄有何妙计,快说!”

    李世民自信满满胸有成竹道:“始毕敢举兵围天子,必谓我仓猝不能赴援故也,宜昼则旌旗数十里不绝,夜则钲鼓相应,虏必谓救兵大至,望风遁去。不然,彼众我寡,若悉军来战,必不能支。”

    云定兴一听,一拍巴掌叫道:“真是英雄出少年,多建旗鼓为疑兵,此计甚妙,马上照办!”

    真是天大的笑话,不说李世民当时不过是白丁一个,官至正三品的云定兴凭什么听他的话,唯李世民马首是瞻,甘心听从李世民一个根本没有表现出任何才能的十六岁少年调遣,只凭嘴炮吗?

    不仅如此,李世民是如何靠近云定兴部中军的?

    要知道,此时的隋军边军相当精锐,就算李渊亲至,没有朝廷旨意都不能轻易靠近,不然被当探子射杀都算白死,更何况一个白身的李世民?

    那个时候突厥雄兵二十来万,猛攻雁门关达一月之久,军威之盛有目共睹,又怎么会轻易地退走。

    而且突厥骑兵面对大隋的兵马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突厥兵马全都是骑兵,而大隋以步兵为主,骑兵的数量远远不及,所以突厥想要退兵,大隋的那一点骑兵根本不可能去追击,去追击了也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在这种情况下,突厥不可能不弄清楚情况,仅仅是因为一点疑兵之计就退兵,那纯粹就是开玩笑。

    话说杨广虽然开了科举的先河,给了寒门士子一个晋升之阶。

    可从唐朝科举取士的人数之少便可知,此时世家门阀的势力依然占据了最重要的资源,甚至杨广许多时候都要向世家门阀妥协,不然杨玄感叛乱也不会只针对杨玄感一人了。

    当时李渊负责在河东和陕西剿匪,麾下的几万军队也都是精锐,其中不少还算是李阀的私兵,战斗力相当可观。

    此时东都洛阳,西都大兴都是位于精华之地,也是帝国的中心地区,要说这里的匪患虽然也有,却绝对算不上严重。

    不象当初军役和劳役最为厉害的鲁地,那里的百姓被祸害得不行,此时可以说反旗遍地烽烟滚滚。

    大隋的核心领地,因着底子雄厚还没有彻底乱套。

    杨广手下掌握的数十万大军,也大都分散在这一带,情况还算可以。

    只是雁门郡之围,这位好大喜功的隋帝却被狠狠坑了一把。

    杨广被围这么久,李世民这个白丁儿子都到了,李渊的军队怎么可能一直都没有动静?

    不用说,这里头的猫腻傻子都看得出来,做得太明显了。

    按照突厥人以往入寇的状况,在知道了大隋的兵马来援之后,起码也要仔细确认一下,军国大事又岂是儿戏?

    可最后的结果却是,始毕作为统领草原的霸主,就这么轻易的被诈住了,而且还真的退了兵!

    这一动作,怎么想来满满都是阴谋的意味,只要脑子不傻子对北地门阀的实力有些了解的,都知晓始毕绝对是故意放水!

    而国家之间无私交,一切都以利益说话,能让始毕提前出兵,最后又轻轻放弃俘虏隋皇的诱惑,需要付出的利益绝对不小!

    想想最后得利的人,帝驾被围雁门关达一月之久,李渊也就是在这时候平叛有功,实力不知增长几何。

    如果背后的黑手真是李阀的话,突厥数十万大军突然退兵的举动,便十分容易理解了。

    当时李渊明面上的实力并不算雄厚,或者说这都是潜在的人脉等软实力,并没有完全转化成兵马等硬实力。

    要是那个时候隋帝杨广突然死了或者被突厥俘虏,大隋江山立刻便会分崩离析,哪怕李阀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