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221章 骨傲天回驾新手村
    1981年,6月14日,星期日。

    钱塘城西,玉泉的浙大老校区里,人头攒动。

    所谓的“老”,当然是相对后世N校合并之后的状态而言,事实上如今的浙大就特么这么一个校区,没得选。

    之所以星期天还有这么多同学在忙碌,完全是因为这几天是学校分配报到单位的日子。

    1980年代初的大学校园里,“找工作”是不存在的,连“分配工作”都不着急。师生们的心地非常淳朴,几乎把90以上的精力都花在了学习和实验上,直到离校前的最后一个月。

    哪怕是理工科,需要很多实践的,也不会大四去企业实习——因为如今的企业也都是国企,没钱搞科研。研发工作都是靠国家行政指派研究所干的,弄完后授权给国企使用,企业的技术人员主要负责生产化环节的技术问题。

    什么产学研结合,压根儿还不存在。需要再经过两三年的摸索和练习,才能渐渐总结出套路。

    分配工作的工作,基本上半个多月就搞定了,也不存在双向选择——所谓“双向选择”也已经是比较晚了,大约80年代后期到92之前。

    如今的分配模式,是国家下发了指标,某个学校的某届毕业生必须出几个人到某个单位。

    然后学校可以按单位重要程度、和学生的成绩,排个名单。挨个儿从表现好的同学往下约谈,如果本人不抵触就直接开干,本人有困难的,再沿着成绩单往后找备胎。

    但要是所有备胎也都不愿意,那就继续硬抓摊派了,根本没得反抗。至少77到79年入学的那三届,是不可能给你耍花里胡哨机会的。

    顾骜的姐姐顾敏,也不能逃脱被分配的命运。

    一上午,初夏的阳光就非常猛烈,一伙女生扎堆去看了宿舍区书报栏上贴的用人单位信息介绍,很快就热得满头大汗。

    顾敏的一个室友柴绻在小本本上记了一大堆,累成狗样回到寝室,准备吃点东西,然后下午应付主任的约谈。

    看到顾敏一脸云淡风轻、但又愁眉不展地坐在那里看书,她忍不住八卦:

    “敏敏,你怎么不去看单位介绍?啊!你爸你弟都那么厉害,肯定他们给你安排好了吧?唉,有人开小灶就是好。”

    顾敏放下书,叹了口气:“哪有,我被发配到省计委,去经济政策研究室。你说我一个学数学的,还不是经济统计方向,弄我去那种单位不是瞎搞么。”

    如今的计委,也就是计划委员会,便是20年后的发改委,两者职能差不多。无非是计划经济时代叫计委、市场经济时代叫发改委。从中央到省市,每一级都是有计委的。

    顾敏的叹息,自然是因为学非所用。

    然而柴绻却是一脸羡慕:“去计委还不好?这是最肥的机关了吧。还说你家没打招呼?你就说说你是按什么待遇接收吧。”

    顾敏苦笑:“一个科室主任而已,正科级待遇,我真没开后门。”

    她弟弟是外交学院研究生毕业,还实习期间多次为国立功,所以县处级起步。顾敏只是本本分分浙大四年本科学业,因此仅仅只有乡科级起步。

    柴绻这才相信她真没开后门:“那就应该是老师知道你爸你弟的背景,所以在分配允许的范围内,把好单位留给你了,你就知足吧。

    算了,不说这些了,有点饿了,赶紧去吃饭吧,下午还要应付主任的约谈呢。对哦,听说杨自豪原先跟你弟拉来的港商做项目,还有私活,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哦,说不定上面要插一杠子,将来对港商的技术外包统一谈判,他跟电院的鲁运达几个就麻烦了。”

    柴绻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