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一百一十二章 武道师道,天下命题!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林声音清澈,抑扬顿挫,无一停顿,一气呵成;他所说的,不是其他,正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所作的《师说》。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古文造诣登峰造极,每篇文章都暗含至理,直指大道,若非此方天道弱小,文气不足,天地不显,一旦生在神州大陆,文道之上,未来必然是一尊成圣的人物。

    楼阁高台上,一位中年人长叹一声,拱手道,“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一篇文章道尽师道真意,不愧是游历七国,身入稷下的拔萃人物。”

    “采!采!采!”一片惊天的喝彩声响起,掌声如雷鸣,回荡离庭,震动整座稷下学宫。

    “先生之师道,直指天地,在下惭愧,自叹不如。”良久之后,一名中年人拍掌站起,以师礼拜见李林,诚恳道:“在下有一问,此乃天下命题,若是先生能够回答,还请不吝赐教;若是不能,可否请先生加入学宫,共同商讨?”

    原来,李林来到稷下学宫已经半年之久,却一直没有加入,虽然不乏大儒之士邀请,但李林顾忌自己所呆时间不长,一直婉言拒绝。

    今日《师说》一出,来日必定震动诸国,稷下学宫坐不住了,遂以天下命题来考教。

    “乐毅先生开口了,难道是那一个天下无解的命题吗?”

    “恐怕是了。李先生学究天人,仅仅一个师说便几乎将整个师道阐述出来,若非事关天下命题,如何能难得倒他?”

    “在下以为,就算是天下命题,恐怕也难不倒啊。”

    “先生布武天下,传道众生,应该就是在研究这种天下命题。也不知道先生如今研究得如何了?”

    “”

    各位学子议论纷纷,互相接耳,不过有些学子似是有所明悟,想到了乐毅口中的天下命题。

    “乐毅先生果然好手段。只是不知这位李先生会如何?”

    “在下以为,天下命题,李先生应该有所研究,但不知道能否通传天下?”

    “如果能解决天下命题,通传天下,那稷下学宫便当青史留名了,我等也见证了这一幕,不虚此生,不枉此世啊。”

    听着耳边纷纷杂乱的声音,李林心中嘀咕,腰杆一正,欠身道:“但请乐毅先生赐教。”

    乐毅,武庙十哲之一,战国名将,辅佐燕昭王,统率五国联军攻齐,大败齐军,连下齐国七十余城,几亡其国,声名赫赫。

    诸葛武侯躬耕陇亩之时,便常常自比管仲、乐毅,可见乐毅之声望。

    “周室失德,天下大乱。先有五伯称霸,后有七国争雄,征战不息,生灵涂炭,黎民遭难,苦不堪言。”

    乐毅缓缓开口,说出命题,道:“为息兵罢战,无数仁人志士寻求济世安民之策,老子主张小国寡民,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诸子百家,各有理念。”

    “然,策越多,战越烈,征战不修,杀伐不断,天下不宁。敢问先生,可有止战之道,息兵之术?”

    “啊!”

    “果然如此,果然是这天下命题!”

    乐毅话落,一片惊呼声响起,一个个学子张口结舌,惊动起来,纷纷抬起头来,瞪大眼睛,一眨不眨,透着期待,深怕错过每一个细节。

    “止战之道,息兵之术?”李林目光幽幽,深邃无比,回想这两年多,他一路走来,布武天下,传道众生,为的不就是寻找济世安民之策吗?

    现在,三年将至,离去之前,李林觉得自己是该说些什么了,不为其他,只愿我华夏大吉,人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