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三十七杯
    袁老师打完电话,于母给一桌人添满了茶,就听见人说:“慕然来了。”

    众人纷纷朝着院落瞧过去,薄夕里,一个敞穿黑色羽绒服的男人正信步走近。

    于知乐早前就听说过他,袁校长的儿子,袁慕然。高学历,好工作,镇上中老年妇女眼里百里挑一的青年才俊,佳婿首选。

    确如他人所言,袁慕然长得很正,是的,很正,修剪得当的平头,鼻梁挺直,下颌线条刚毅,一副框架眼镜又给他增上了几分书生文气。

    他一进门,不等爸爸吩咐,就熟练地唤了一圈长辈,大家都听得眉开眼笑,礼貌的小孩谁不喜欢。

    最终目光定格在于知乐身上,年轻女人坐在一群老者之中,显得格格不入,像朽木丛中生出了一株半开的洁白茉莉。

    于母又斟了碗水过来,端凳子让他坐下,就在袁老师旁边。

    道了声谢,袁慕然开门见山问:“爸,找我什么事?”

    袁老师说明意图:“想和你打听一下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事情。”

    袁慕然稍显讶异:“谁家要申遗?”

    袁老师答:“具体还没定好,想先问问流程。”

    袁慕然颔首:“申遗不是简单事,需要很多资料,过程比较漫长,结果也未必成功。”

    袁老师失笑:“复杂我们能猜到,不然让你过来干什么,”他偏了下于知乐的方向:“你晓得的,咱们陈坊既然要被拆,我们就争取争取,想把老祖宗的东西留下来,这不!小乐提了个建议,就是申遗,文化遗产是什么东西,国家保护的东西,有了这份底气,旁人还敢随便动嘛?”

    袁慕然瞥了眼于知乐:“我简单说下吧,如果想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先定好具有当地特色的东西,这个东西可以是民间文学故事,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技艺,医药等等,都可以。但它必须独特,有历史厚度和渊源,质量高,传下来的时间越长,可能越容易通过,而且我们递交的材料和申请,先要经过市里面专家过目和评估,认为符合标准,才会由他们递交到国家文.化.部,再由那边的评审团进行审议和认定,上一批,也就是第四批非遗,申报的有一千多个,最后通过的不到300个。”

    他认为大家把一切都想得过于轻松。

    “这么低啊?”徐镇长咂舌。

    “是,尤其近年来申遗热,评选认定会变得更加严格,”袁慕然看了看父亲,继续往下说:“爸,你说是为了阻止拆迁,但我上面说的这些东西,都是非物质的,我不知道这么说你们能不能理解,非遗是无形的财富,申到了当然是好事,因为一旦进入国家级名录,这个地方就有名气了。但国家保护的是技艺,并非技艺的所在地。很多地方消失了,但技术还是一代一代的传下来,就是这个道理。”

    于知乐抿了口茶,提出异议:“上海里弄为什么没有被拆?”

    袁慕然看回去:“你说的上海石库门建造技艺吧,确实是国家非遗,但有的地方还是拆了。”

    说到这里,青年遥遥望了眼大门:“我们陈坊的弄堂,跟那个差不多,有了先例,后面的就很难再出头。”

    于知乐反驳:“两者风格并不一样,上海弄堂不也先借鉴了北京四合院。”

    袁慕然回:“但上海弄堂很有特点,太.平天.国时期,它是外国人在自己租界里建造出来供江浙沪有钱人避难用的,它的门的设计非常与众不同,中西合璧的风格也很强烈,有代表性,是老上海的缩影。”

    他有条不紊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就像客家土楼建筑,也是非遗之一,我们一看也知道是客家土楼,陈坊想要

-->>(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