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32章 第 三十二 章
可能,上面是看资料分的;而主动礼让可能性微乎其微,工作大家都盼着,谁会让出来?

    直白点儿讲,机会只有一次,没竞争过来,就只能闲在家里了,好比曹来喜等人。

    现在,赵向东之所以和媳妇提起这个问题,是因为姜宁比较幸运,她刚来,上面就给本家属区批下了一个就业岗位。

    “是镇上罐头厂的,听说是质检岗位。”镇上,是附近一个不大不小的镇子,叫平山镇,走过去也就大半小时。

    姜宁所在家属区位置比较偏,以往安排过来的岗位大多在市里,路程就是大问题,上下班很麻烦,有些军嫂不得已只能住宿舍了,每逢假期才能回来。

    这个罐头厂工作的好处,不言自喻。

    “只是咱家条件要比王建国家好,你未必能选上,我也就先给你说一下。”

    赵向东说的,姜宁听得很明白,这一批新军嫂,就她跟对门刘文娟两人,而岗位只有一个,按照部队倾斜困难者的分配原则,刘文娟的上岗的可能性更大。

    不过不管怎么样,赵向东都要给自己媳妇儿说一下的,他安慰道:“选上你要做就做,不做也没啥,要是选不上的话,咱家还和之前一样。”

    在他眼里,男人养媳妇儿天经地义。

    这话赵向东说得真心,姜宁听得也高兴,她瞅了他一眼,“我这么年轻,当然不能闲在家里浪费时间的。”

    她不等他接话,立即补充一句,“不过,我对罐头厂的工作没有想法。”

    说起这个话题,姜宁直起腰与丈夫对视,十分认真地说:“现在是个好时候,待在厂子里头当工人,实在是太浪费了。”

    “宁宁,你的意思是……”

    赵向东不笨,脑子一转联系起老家的事,他就明白了七八分,“你是想继续做买卖吗?”

    媳妇儿严肃,他姿态也十分端正,认认真真询问着,却没有排斥阻止的意思。

    这种态度挺难得的,要知道时下以工人为荣,而小摊贩多是由返城无业知青,或劳改犯从业,因此不大被人看得起。

    就像南坪村的姜家,红联摊子能赚钱,村里不少人都知道,但窃窃私语还是有的,甚至有些人还认为,姜父姜建设请假帮忙,简直不务正业。

    “怎么就干上这个了,虽然赚钱多点但也丢人啊,姜家条件那么好,咋就看不开。”

    “姜家老二幸好还有工作,不然怕是说不上好姑娘咯。”

    诸如此类的流言很多,放在后世挺不可思议的,但在眼下却是主流。

    不过看此刻赵向东的神情,显然姜宁说干,他就支持。

    姜宁很高兴,重新搂住赵向东的脖子,笑道:“嗯,我二哥在纺织总厂有关系,我打算做个服装的买卖。”

    “做买卖前途比工人好太多了,现在国家要改革,以后肯定跟现在不一样的。”

    她娓娓道来,说完自己打算,又道:“我今天时间有点多,在杨市逛了逛呢,找到了个很合适的铺面,打算明天去签下来。”

    “嗯,你喜欢做就好。”

    对于妻子,赵向东并非掌控欲极强的那种男人,相反他很尊重对方,闻言点了点头,他又关切道:“你自己行吗?要不我明天请假和你去吧。”

    “咋就不行呢?西河坊那地儿人来人往的,怕啥?”现在治安还挺好的。

    姜宁坚决拒绝陪同,赵向东只能作罢,他复又叮咛道:“家里存折在你手里拿着呢,你爱咋用咋用。”

    他知道媳妇儿手里有钱,但不知道具体数额,想着如果不够,怕她心有顾忌不肯往存折伸手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