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11章 第 十一 章
下,罐瓶食材比她娘家少了不少,意料之中的事,毕竟姜家职工多条件好,姜红兵还有门路买很多东西不要票。

    她在娘家常做饭,引火十分熟练,农家早饭都简单,昨天喜宴还剩了不少肉菜,都是做熟的,估摸了一下分量,给炒热了一部分,再熬了一锅粥,就算完事了。

    没什么她发挥的余地。

    赵向东收拾好屋子过来帮忙,姜宁已经在刷锅了,二人相视一笑,他趁着灶房没其他人,凑过去低声询问:“宁宁,你还疼吗?”

    她昨夜哭着喊疼,他一直惦记着呢,刚才在屋里没来得及问。

    姜宁白生生的俏面泛起红晕,使劲儿瞪了他一眼,忙往灶房门口瞄去。

    如果有人在她还要脸不要?

    不过她多虑了,赵向东侦察兵出身,观察力敏锐,有人在他当然不会说这些闺房私密话。

    确定没人,他又追问,姜宁臊得面红耳赤,不过还是摇了摇头让他安心,“快把早饭端出去吧。”

    两人端着早饭一前一后进了堂屋,距离拉得远表情也正常,但这年头的农村,少有男人帮忙灶房活计,新婚夫妻感情好可见一斑。

    其他人犹自可,赵大嫂孙秀花酸溜溜得不行,看一眼老二两口子,再瞥瞥身边的男人,她撇了撇嘴,“哎哟喂,二弟妹你怎好让东子干这活,这是男人干的活吗?”

    姜宁将手里的菜盘子搁下,微微一笑,赶在赵向东开口前说:“我娘家爸也常给我妈帮忙。”

    这是婆家,赵向东是赵家老两口的亲儿子,自来婆媳是天敌,儿子对媳妇好,很多婆婆都看不过眼的。

    这问题正面反驳不合适,迂回接话才对。

    话罢姜宁没再给孙秀花再说的机会,对着方桌前的赵老头赵母唤道:“爸,妈。”

    她笑盈盈侧头,“大哥,大嫂。”

    唤人的时候,她不动声色环视堂屋一圈,赵家男人都高大,连赵向东正上小学的弟弟也比同龄人高一截子。

    赵老头年轻时受过不少苦累,头发花白肤色黝黑,脸上皱纹深且多,后背有些佝偻,未满六十就像七十。赵母则是个瘦削的老太太,眉毛短颧骨高,看着是个有主意且厉害的。

    赵家大哥赵向前,相貌与赵向东有几分相似,但他长得平凡也憨厚多了。孙秀花不用说,五大三粗吊梢眼,明显是个刻薄人。这对夫妻有两个儿子,一个七岁,一个四岁,扭来扭去坐不住。

    赵向东一对弟妹长相就清秀多了,一个十六,一个十一,他们应该与常年离家的二哥不熟悉,就叫了一声,眼神没有交流。

    姜宁扫了一圈,心里有了数,那边厢赵老头听了二儿媳唤人,放下水烟筒点了点头,“嗯,吃饭吧,吃了早饭东子带你媳妇去认亲。”

    赵老头是一家之主,虽平时寡言少语,但权威足足的,他发了话,滚刀肉如孙秀花,也不敢吱声了,一家人端碗吃饭。

    吃了饭以后,赵向东领着姜宁出门,走亲戚认门。

    赵家是外来户,亲戚没有多少离得也不远,一上午就走全了,回来还没到午饭时候。

    不过这时间点,也该做饭了。

    姜宁往进门顺便瞟了灶房一眼,没人,她挑眉,难道还等着她伺候一大家子人?

    想得美!

    赵老头闲不住,拎着榔头在修一把小方凳,赵向前在帮忙。赵母则在自己屋里,收拾昨天随礼的零钱布帕。

    堂屋里有三个人,赵小弟在写作业,赵玉燕孙秀花姑嫂则在嗑瓜子吃花生。这些是昨天喜宴剩下的,平时家里少见,两人大概磕很久了,一地瓜子皮花生壳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